首页 > 范文 > 康复治疗文书范文(共5篇)

康复治疗文书范文(共5篇)

火火范文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康复治疗文书范文(共5篇)

微信扫码分享

康复治疗文书范文 第1篇

1.1院校合作,坚持学校和医院双主体教育人。[2]合作医院安排年资较高、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生担任师傅角色,通过专业理论教学、临床实践和实训教学,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具备独立思考、操作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康复治疗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在做中学、学中做。经验丰富的临床教师通过言传身教,不仅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还培养其临床诊疗思维、医患沟通技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在师傅的指导下,近距离接触患者甚至亲自动手操作,在实践中体会患者的痛苦,深入患者的内心,从而增强责任感。实行双导师制,学校教师和临床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接受“3+1+1”培养模式,即前3年在学校学习基础课程,第四年在合作医院进行临床学习,近距离观察康复治疗操作,并在师傅的带领下进行相关实践,第五年在实习医院进行专业实习。学校专业教师担任校内师傅,进入合作医院进行临床教学和门诊教学,而临床医生担任校外师傅,指导学生进行临床实践。传统学徒制是教师带学生,手把手、一对一教,这种方式需要大量教师,无论学校还是医院都难以满足。两种方式交叉进行,不仅可以弥补临床带教、理论教学人员的不足,还可以确保学生全面掌握康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学生具有学校学生和医院员工双重身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在临床学习时,合作医院安排宿舍,吃、住、生活都在医院,应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合作医院创造性地利用品管圈方式加强学生管理,由医院兼职学生班主任、科教科科长、科员、后勤专业人员组成6人小圈团体,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制定的相关程序来解决学生管理问题。学生具有学校学生和医院员工双重身份,进行合作式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康复治疗师。学生与合作医院签订劳动合同,学校与合作医院签订联合办学合同。学生与合作医院签订劳动合同,在毕业后择优录取,目前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已接受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习生一名,意向生一名。同时,合作医院制定了《康复治疗专业实习制度》《康复治疗专业夜自修制度》《康复治疗宿舍卫生条例》等规章制度,安排专业医师担任学生班主任,规范了学生在医院的行为,保证了学习效率和安全。学校与合作医院签订联合办学合同,向合作医院提供近百万余元的医疗仪器,医院利用这些先进的仪器进行教学和康复治疗,获得了近百万元的经济效益,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现代学徒制的效果

通过4年的院校合作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教师和医院医生共同出版校本教材10本、医学专著4本,发表医学论文十余篇,合作申报省市级课题7项、青年医学课题2项,建立省市级康复治疗名师工作室,主持省市级继续教育班2次,获得南通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2项、省市级医学教育奖5项,其中2017年获得江苏省教育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获得国家教育成果奖二等奖、全国康复治疗技术竞赛个人一等奖、团体二等奖等。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对教学、实训满意度高,临床诊疗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参与临床工作,丰富了诊疗经验,解决了临床康复治疗师人手不足问题,提高了患者就医满意度。

3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

合作医院临床教学基地和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目前,医院康复专科分科还不够精细,康复亚专业分科(如骨科康复、神经康复、疼痛康复、儿科康复、盆底肌康复)不能满足教学和实训需求。合作医院教师教学以书本知识为主,康复治疗特色不明显,部分学生无法理解,临床实践能力较差。同时,康复治疗设备不完善,病种较少,学生在实训课上走马观花,课后对康复设备利用率低,没有足够的操作机会。此外,临床教师的精力主要在医疗工作上,而实习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导致教学资源满足不了学生需求,学生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低。目前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薄弱。临床教学多采用大组实习、一对多等方式[3],需进行改革,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合理安排临床教师,使得临床教学更加精准化。同时,院校共同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促使学校教师和临床医生投入更多精力、时间完成临床教学工作。

4结语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集教育、培训和就业于一体,实用性、针对性更强[4]。现代学徒制能使学生快速掌握技术要领,加强临床教师与学校教师、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这种教学模式将课堂从学校搬至医院,教学与临床资源结合,实现了“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帮助学生掌握技术的同时树立“整体康复”理念。4年来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与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紧密合作,联合办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科学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双方合作坚持“四双”[5],即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教学、学生双重身份、双合同,符合现代学徒制的要求。基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3+1+1”人才培养模式的现代学徒制,解决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际问题[6],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肖玮玮,陈建成.重拾师徒制,促进人才培养[J].商业文化,2010(12):177-178.

[2]李艳红,毕立雄,张顺贞.对现代中医教育模式的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33(3):60-61.

[3]谢雪姣,卓海燕,熊辉,等.大众化教育视野下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2(34):143-144,147.

[4]安川林,王文军,李冰.在学习共同体构建中实施知识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8,22(6):516-519.

[5]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4(1):48-50.

康复治疗文书范文 第2篇

在我国古代有关康复医学的思想和朴素的康复概念及方法已有悠久历史,功能康复的概念远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随着医学的起源,康复理疗的实践活动也就开始了。例如火的应用促进了灸疗、热熨等康复方法的产生;砭石的出现开创了针刺康复方法之先河;活动肢体以减轻疼痛的“舞蹈”,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作用上来分析都可看作是康复医疗中传统体育康复法的雏形。古代有关文献还记载了我国古代名医应用康复疗法对患者进行身心康复和保健的理论或事例。例如张仲景用吐纳(气功疗法)、华佗用五禽戏(运动疗法)、张子和用看角触、戏剧表演(文娱疗法)等方法治疗身心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文书范文 第3篇

1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基础不高

部分康复医疗档案管理者还存在缺乏专业素质和档案管理能力的实际现象,造成康复医疗档案制作、利用过程中出现各类隐患。康复医疗档案信息的增加和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也出现结构矛盾,一些康复医疗机构甚至出现缩短保存期限、擅自销毁康复医疗档案的问题,给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带来基础性的影响。

康复医疗档案质量不高

康复医疗档案的质量与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密不可分,当前康复医疗档案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例如:康复医疗档案的书写质量不高,缺少必要的环节和部分,造成康复医疗档案信息的不完整和不准确,给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带来严重的基础性影响。还有些康复医疗人员在制作档案过程中不能根据相关的要求进行工作,出现字迹潦草、语言使用不规范、专业名词错误,大大地影响了康复医疗档案的正规性,导致康复医疗档案的法律效力降低,难于确保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康复医疗档案管理规范化不高

规范化是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而当前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工作存在各自为战的实际问题,部门分割和行业封闭现象明显,使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失去规范化的引导,出现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工作信息交换不足、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目光狭小的问题,既不能全面发挥康复医疗档案的重要价值,也不能为康复医疗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

2康复医疗档案管理智能化的发展对策

提高对康复医疗档案管理的重视

康复医疗的领导者要对档案管理工作有超前的意识,要敢于打破陈旧观念的束缚,给予康复医疗档案管理更多的指导,使康复医疗档案管理从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的智能化管理迈进。

加强康复医疗档案的专业建设

康复医疗组织应该成立康复医疗档案室和信息科,要重点组织康复医疗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档案学、信息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学习,以适应康复医疗档案管理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提高康复医疗档案基础环节质量

要建立康复医疗档案质量奖评考核制度,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严格诊疗规程,材料形成过程既要实事求是,又要符合规范,要常检查,常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结语

康复医疗档案全面记录了康复医疗的诊断、鉴别、诊疗等主要内容,是具有医疗价值和法律意义的文书和档案。在信息时代康复医疗档案进入了智能化发展的阶段,康复医疗档案管理工作要把握发展的大方向,更好地将康复医疗档案管理与时代要求相统合,在提升康复医疗档案工作质量的同时,确保康复医疗档案更大作用、效果和价值的发挥。

关键词:PBL循证医学康复医学教学

康复治疗文书范文 第4篇

关键词:医学期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球形检验;误用;交互作用;统计学方法

一、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基本理论

重复测量资料是对同一受试对象的同一观察指标在不同时间点上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的资料,通常用来分析该观察指标随着时间推移产生的变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是对同一因变量进行重复测量和比较的一种统计学方法。重复测量资料最常见的情况是前后测量设计,比如比较某种干预方法实施给患者后的前后效果比较,需要与配对设计t检验区别开来。当前后测量设计的重复测量次数m≥3时,称重复测量设计或重复测量数据。重复测量数据与随机区组设计数据相似,应注意区别;重复测量数据不同于单因素设计,通常要考虑处理分组与重复测量的时间点两个因素;同一观察单位各时间点重复测量值并非相互独立,存在相关性,一个观察值会受另外一个观察值的影响变化的趋势[4]。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与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的是,除了要比较组间差异、组内随时间变化的差异,还需要比较处理因素和时间因素之间是否有交互效应,而这点,往往是被众多研究者忽略的一个点。最后,做重复方差分析应注意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满足方差齐性的条件,另一个是满足球对称性条件(Mauchy检验)。

二、杂志中常见关于重复测量方差方法的误用举例及错误分析

1.误用t检验分析重复测量设计资料例如我刊2019年第1期的一篇文章就出现了重复测量资料的统计学方法误用[5]:某研究观察分阶段、渐进性的康复训练对I型骨性BanKart损伤肩关节镜修补后的恢复效果。将33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术后进行肩关节的早期制动康复训练,治疗组术后进行渐进性、分阶段的康复训练。通过美国肩肘医师协会评分(ASES)、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SS)对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统计学方法里面的描述为:“应用配对t检验分析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评分。”结果见表1(原文中为“见表2”)。上述例子,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肯定是错误的。为什么不能用t检验?因为一般用t检验的配对设计中,配对的2个对象可以随机分配处理,2个实验对象可以在同一个时期观察结果,从而比较处理之间的差别;而重复测量设计不能同期观察试验结果,比较的是前后差别,推论干预是否有效是有条件的,即假定观测结果不会随着观测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同时配对t检验要求同一对子的2个测量结果分别与两者的差值相互独立,差值需服从正态分布,而重复测量设计前后2次观测结果通常与差值不独立,往往与差值存在相关关系[6]这样用t检验代替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去处理数据,没有考虑到观测指标在不同时间点上的相关性,增大了犯Ⅰ类错误的风险,导致研究结果的不可信。

5.中华医学系列杂志在此统计学方面的错误随手翻阅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同样发现存在很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刘浩等[11]的研究就是设置了术后6周、3个月、1年3个时间点,属于重复测量资料,但是统计学方法中采用了配对t检验,而不是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格里面给出的是t和p值。还有余辉等[12]的研究为随机对照实验,分为2个组,数据采集分为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术后第21天3个时间点,但是统计学方法采用的是单因素方差分析。再比如方丽萍等[13]设置了入院第2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4个时间点,但统计学方法描述的是“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还有张超等[14]的研究中设置了镇静前、镇静后10min、镇静后30min、镇静后60min、镇静后90min,5个时间点,但统计学描述为“各观察时间点数值比较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NK法检验”。鉴于国内医学论文的统计学报告质量较低,刘清海等[15]研究设计了一份评价医学论文统计学报告质量的初步量表(总分50分),对国内外已发表的部分文献进行了评分,结果发现国内医学论文平均得分为26.00±6.64分,国外为38.67±4.42分,差距较大,国内中华医学系列杂志论文与普通医学杂志论文的得分并无多大差别。说明国内中华医学系列杂志在统计学方面跟一般医学杂志一样,同样存在相似的问题。

三、正确认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康复治疗文书范文 第5篇

1国内外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比

专业设置

中国康复专业教育自2003起第一批院校开设本科康复治疗专业[2],目前该专业已发展成为大部分院校开设的主要康复治疗相关专业,但这类专业设置与境外康复专业设置有较大出入。在欧美及中国香港地区院校开设康复相关专业为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专业[3—4],无康复治疗专业设置,专业设置与国内不相匹配,自2016年起教育部批准新设立康复物理治疗专业、康复作业治疗专业、听力与言语康复学[2],将原有康复治疗专业进行了细分,极大的推动了康复专业设置国际化接轨,并为国际化康复专业人才联合培养打下基础。

专业人才培养层次

目前境外院校开设专业为物理治疗专业、作业治疗专业,其培养层次自本科学士学位至博士专业学位,并且在专业设置中涵盖物理治疗或作业治疗的亚专业,其中包含运动物理治疗、手法物理治疗、发育障碍作业治疗、职业治疗等亚专业方向[5]。此外,为了加大对康复人才培养的质量在美国、中国香港也开始了物理治疗硕士、作业治疗硕士准入项目,允许本科是相关专业的学生通过两年学习获得物理治疗或作业治疗职业准入资格,在美国也同样设置物理治疗博士及作业治疗博士准入项目[6]。根据我国学科专业设置目录,康复治疗相关专业属于医学技术一级学科下专业,根据2022年学科专业设置目录[7],自2024年起医学技术专业可设置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打通了本科康复专业学生报考专业硕士学位渠道,也将彻底缓解学生升学及就业压力,为提升目前康复从业人员教育水平及高层次康复治疗专业人才质量提供发展平台。

培养模式

目前国内康复专业培养模式以国家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为参考依据,大多数院校均以“基础+临床”为培养模式,在学生前两年完成学生基本学科知识,培养学生人文、社会价值观,完成公共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第三年、第四年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及临床实践。部分学校也开展“校-院”培养模式即前两年在大学完成基础课学习,第三年学生前往医院完成专业课学习,第四学年学生完成不少于1000学时的临床实习实践[8]。这类培养模式基本与国内外培养模式一致,但是部分国内院校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临床见习及实践课程安排不够紧凑,采取集中见习及集中实践教学活动为主,课堂基础知识与临床操作应用学习中存在时间间隔,降低课程学习实际效果。

2康复治疗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

专业设置改革

推行康复专业国际化接轨,首先应采取专业设置接轨,南方医科大学为全国前4所同时开设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专业的院校,在推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进行分专业人才培养,将康复治疗专业调整或新增为康复物理治疗专业或康复治疗(物理治疗方向)和康复作业治疗或康复治疗(作业治疗方向)与境外物理治疗专业、作业治疗专业人才培养类型与保持基本一致,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吻合,搭建专业国际化合作办学的基础。

课程模块教学改革

国际化合作培养需要在课程教学模块进行相互匹配,以更好的衔接课程学习,夯实基础知识并完成进阶性学习要求。结合国内外院校康复物理治疗专业及康复作业治疗专业课程模块以及世界物理治疗联盟(WCPT)及世界作业治疗联盟(WFOT)专业认证标准[9],在康复物理治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中应主要涵盖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儿童及发育障碍物理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心肺系统疾病物理治疗课程内容[10];在康复作业治疗专业核心模块中应涵盖神经系统疾病作业治疗、肌肉骨骼系统及烧伤作业治疗、儿童及发育障碍作业治疗、精神及心理系统疾病作业治疗、职业治疗课程内容[11]。在高校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也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及核心能力培养要求,开设专业基础课程、人文素质通识教育课程、政治思想课程、公共辅修课程、科研能力培养课程,外语及社会学课程,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提供保障。

构建国际化联合培养教学模式

南方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自2014年起先后与香港理工大学(中国香港)、中山医学大学(中国台湾)、CreightonUni-versity(美国)、DuquesneUniversity(美国)、UniversityofBirmingham(英国)开展康复专业合作办学。在探索联合办学过程中采取硕士研究生培养、短期交流访问、课程互认、本科联合培养等多种模式,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模式,不仅仅将优质课程资源及培养模式引入到专业人才培养中来,也将教师、学生推荐到各个院校学习教学模式及临床技能培训方法,拓宽教师及学生视野,鼓励探索式课程改革,建立临床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建立了多种联合培养模式。

“4+1”联合培养模式:该联合培养模式为前4年在本校完成专业学习及临床实习,完成学士学位毕业要求,并拥有较好的外语能力,可以在联合培养院校完成1年的硕士课程及临床实习学习,毕业后可获得硕士学位学历。该模式对学生本科教学课程及专业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期间需完成双语学习,掌握康复临床技术及实际应用,也需完成基础科研能力实践,并在实践教学基地完成实习考核。通过本科4年的学习,学生已具备基本的康复专业知识,并且熟悉国内康复医疗体系模式及临床操作规范,具备基本专业素养。经过1年联合培养院校学习,学生巩固了专业基础知识,对物理治疗或作业治疗亚专业领域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在某一康复亚领域更深入的探索和学习,了解了境内外不同医疗体制下的诊疗模式,拓宽国际化专业视野,并加强学生自主科研探索能力培养,达到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

“2+1+1+1”联合培养模式:我院自2021年起探索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开展“2+1+1+1”联合培养模式,即前2年在我校完成专业基础课及人文社科通识课程学习,第3学年在伯明翰大学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及临床实践,第4学年在我校实践教学基地完成临床实习及科研应用课程学习,第5年在伯明翰大学完成硕士研究生课程及临床学习。该模式在实践探索中,为统一双方院校教学模式,双方院校共享课程教学大纲、完善统一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制定教学质量评估要求,通过开设双语课程、提高自主学习考核分数比例、实践操作应用考核、团队式分享教学互动,进一步推动学院传统教学模式改革,以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成效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成效

逐步形成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设立国际化创新实验班,论证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选配国际化师资队伍,利用远程实践教学反馈平台,线上资源课程全面跟进学生全学段培养过程,提供各类临床教学资源平台,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应用,逐渐形成了以“4+1”与“2+1+1+1”模式为主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并且我校康复物理治疗专业、康复作业治疗专业连续2年全国“软科”专业排名均为A+,并获得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广东省特色专业。

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成效

经过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本科境外升学率提升至,2022年增长率,毕业学生参加首次康复治疗师职称考试通过率提升至,学生在校参与校内外科研比例提升至89%,本科学生2022年年均发表学术论文数量增长180%,提升了学生临床应用操作能力,培养基础科研探索精神,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增加高层次康复专业人才数量。

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康复治疗文书范文(共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