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高等教育学教案范文(通用3篇)

高等教育学教案范文(通用3篇)

火火范文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高等教育学教案范文(通用3篇)

微信扫码分享

高等教育学教案范文 第1篇

1、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一门社会科学。

2、高等教育是只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为培养社会高级专业人才的高等专业教育。

3.高校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高校的具体落实,是各级各类高校确立的对所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的特殊专业要求,它规定着高校具体专业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4.素质教育就是一种以提高学生的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和开发学生心理潜能的现代新型的国民教育 5.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是培养具有高尚情操,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的博雅教育。

6.社会本位是指以社会为本,只考虑社会发展需要而不考虑个人发展需要的一种价值观。

7.个人本位是以人为本,只考虑个人发展需要而不考虑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价值观。

8,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包括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

9.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是指根据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应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人事管理制度

10.高校办学自主权是指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它在不受其他组织或个人非法干扰和阻碍的前提下,依法行使教育决策,教育活动组织的权力。

11.高校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包括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12.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完成一定教育教学任务过程中形成的教育关系,道德关系和心理关系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13.创新精神就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变革精神,标新立异进取精神和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

14.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智力总体,并形成一定社会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过程。

15.课程体系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或专业为实现培养目标开设的课程体系,亦称课程结构。16.隐性课程也叫隐蔽课程是指未列入教学计划,但确实对学生增进知识,技能,观点,思想有潜移默化影响意义的教育环境氛围和活动

17.学科课程标准,亦称教学大纲,是指根据教学计划(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具体安排的指导性文件。

高等教育学教案范文 第2篇

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性质与任务 简答题:

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P13 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P17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名词解释: 书院P24

中世纪大学P27 赠地学院P30 院系调整P36 科举制度P23

简答题:

欧洲中世纪大学有何特点?P27 洪堡模式P29

第四章 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简单题:

什么是高等教育的现代化?P52

第五章 教育目的 简答题:

如何把握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P60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P67

第六章 高等教育目标系统的调整 简答题:

如何全面认识高级专门人才的内涵?P79 高等教育目标系统有哪些基本要素?P83

如何把握高等教育目标系统诸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P86

简述高等教育目标系统的整体框架?P90

第七章 高等教育的基本结构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结构:P93 层次结构:P93 科类结构:P94

简答题:

如何认识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共同点与不同点?P103

第八章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简答题: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高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P124 大学内部制度建设有哪些主要环节?P125

第九章 大学的学术追求与科学研究 简答题:

为什么说学术追求是大学组织的本质特征?P134 青年教师如何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P148

第十章 大学教学的特点与教学的整体改革 名词解释: 教学:P153

教学过程:P157

简答题:

试分析大学教学的特点?P163

第十一章 大学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简答题:

简要分析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P172 如何理解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P179 试论大学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P?

第十二章 大学课程结构的优化与教学内容的更新 名词解释: 课程:P191

隐形课程:P191 课程结构:P195

简答题:

优化大学课程结构应处理好哪些关系?P196

第十三章 大学教学方法的运用 名词解释:

教学方法:P205 讲授法:P211

简答题:

对大学生进行科研训练要注意哪些方面?P228 结合实际,谈谈教学方法的选择、组合与运用?P234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无

第十六章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教育评价 简答题:

什么是教育质量?P272

简述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意义?P274

第十七章 高等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论述题:(没说)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至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如白鹿洞书院、东林书院,岳麓书院等。

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主要是培养专业人才的职业学校,只是在有限的意义上可以说是为学习本身的概念而存在。大学在满足专业、教会和政府对各种人才的需要过程中不断发展。

赠地学院: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著名的《莫里尔法案》,《莫里尔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年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获得三万英亩的公共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赠予各州作为建立一所从事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学院的经费资助,并要求所建立的农业和机械工程学院的主要课程应依照各州议会所分别规定的方式,授予农业和机械专业有关的知识。所用这些学院在美国历史上统称为赠地学院.院系调整:即改造文理工医农学科齐全的综合大学为文理综合大学,设置其它科类的单科和多科学院,且以单科学院为主。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从整体出发,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相互关系。

科类结构:即不同学科领域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一般以高等教育机构所授学位、文凭与证书的科类划分为准。教学:教师和学生在教育系统内通过媒介进行传递信息的双边活动。

教学过程:其本质为教学条件下学生认识与发展的过程。

课程:是一个复合概念,即教学内容和进程的体系,是空间(内容)与时间(进程)的统一。狭义的课程也称显性课程,是经过组织的教学内容,是有目的有计划实施的课程,目前在教学计划中所安排的课程即是这种课程。

广义的课程也称隐性课程,包含学生在计划的教学内容之外,通过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等各种渠道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等,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设置各门类之间的关系与组合方式。

教学方法:大学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联系的方式;大学教学方法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方法,具有科学方法的性质;大学教学方法的本质在于师生联系方式与科学方法的统一。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高等教育的性质?P13

①高级性。表现在:其一,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之上的,以培养专门高级人才为主的教育;其二,高等教育的对象一般是18岁及以上的青年,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身心发展处在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其三,教师和学生更加具有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性。

②专业性。从高等教育的性质来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具有一定的专业修养和技术特长。

③学术性。大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不断地创造新的知识。

④公益性。高等学校作为非赢利性机构不仅具有促进个人发展的性质,而且具有广泛的社会公益性。表现在:其一,高等学校是人类文明、知识、科学、技术和文化等最有利最持久的保护者和促进者之一,是体现社会先进性的主要代表之一。其二,高等教育以其特殊的地位和方式广泛介入、影响社会公共生活。

⑤主体性。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系统中的一种高级实践形态,一方面需要不断适应、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高等教育需要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并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性、创造性的科学活动引领社会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大学产生以来就具有的基本职能。大学的真正使命是培养素质优良的社会公民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大学最早也是最基本的职能之一。2.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高等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主要场所;其次,高等教育是发展科学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手段。3.服务社会发展需要。高等教育服务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形式: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装备服务。教育推广、人力培训、决策咨询、技术转让等。欧洲中世纪大学有何特点?

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所谓行会性是指大学起初为学生与教师结合的“组织”或“行会”的团体,后来才逐渐成为学习和研究的组织;所谓自治性是指这些行会性组织在与宗教和世俗_的_中,为自己取得许多特权。所谓国际性,是指中世纪大学的教学和研究均以拉丁语为共同语言,可以部分国别、种族招收学生和聘请教师,来自欧洲各国的师生可以来去自由;所谓宗教性,是指不少大学是在座堂和寺院学校基础上建立的,新建立的学校也受到教会的控制,神学在中世纪大学中地位最高。

从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什么是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具有丰富的内涵。

(1)观念的现代化。其一,继承和发扬经典大学理念,包括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育与科研统一、教授治校等;其二,要认真研究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范围内产生的高等教育理论和思潮,包括大众化、多样化、终身化、可持续发展等,从众汲取营养,为我所用。

(2)制度的现代化。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招生体制等的深化改革,建成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现代高等教育体制。

(3)观念和制度的现代化最终要保证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体的现代化。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是对教育条件下人的发展的预期结果的规定;而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时间与状态上的具体化,两者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①共同点:都是对学生发展预期结果的规定;②区别:教育目的是对学生发展终极结果的原则规定,教育目标则是根据国家总的教育目的,结合各级各类教育的特定任务,在培养时间与学生发展状态上作出的具体规定,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是紧密联系的,但不能相互取代。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人的存在可分为人类整体、群体与个体,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实质上是指人类整体与群体的发展同个体发展的关系。两者的关系是既相一致又相矛盾,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日趋走向统一。

(1)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一致性。

在人类进化与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其一,两者互为存在条件。社会是由个体所构成的,没有个体的社会是不存在的,而人是社会的人,任何一个个体也不能孤立于社会而存在;其二,两者互为发展的条件。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的发展是以每个个体的发展为基础的,而个体的发展取决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其三,两者在互动中发展。社会俞向前发展,越有利于个体的发展,而个体发展水平越高,则社会就会愈加充满活力生机;使每个个体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2)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矛盾性

当社会历史条件不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时,就会产生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发展机会的矛盾,即社会只能提供部分人发展的机会;②发展取向上的矛盾,即社会出于分工的需要与整体发展的需要对个体发展提出的要求,与个体个性自由发展的要求之间产生矛盾。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矛盾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二是社会制度的制约;三是传统观念的束缚。

如何全面认识高级专门人才的内涵?P79

高级专门人才是一种复合型的概念,具有多层涵义,对此应作如下理解:

(1)高级专门人才的全面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证受教育者具有作为一个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

(2)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性。高等教育所要培养的是专门人才,一方面反映了人才专业分化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特殊性,因此高等教育具有鲜明的专业性。

(3)高级专门人才的创造性。高等教育所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应当是高素质的人才,二是应当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高校专门人才的全面性、专业性和创造性既是相互渗透的,又是纵向提升的关系,因此高级专门人才是全面性、专业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高等教育目标体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根据全面发展的要求,教育目标由知识、能力、品德、体质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并以此划分分类目标。①知识目标;②能力目标(关键是能力目标);③思想品德目标;④体质目标

如何把握高等教育目标系统诸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

A 学习与发现的关系。B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C 德与才的关系。D 身与心的关系。

简述高等教育目标系统的整体框架?P90

高等教育目标体系可按普通素质与专业素质的分类框架建立。

(1)普通素质,普通素质是指不分专业、不分层次,每个大学生都必须具备的素质,它所反映的是对人与人才素质的普遍要求,主要由科学素质、人文素质与身体素质构成。对普通素质的培养一般称为通识教育或高级普通教育。其中人文与科学是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

(2)专业素质,是指学生为适应本专业的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其主要素质要求是: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掌握本专业的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与科学研究的能力;了解和熟悉本专业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动向;对本专业社会价值的认同与对专业的热爱;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必须的职业道德;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必学的心理和身体条件。

(3)普通素质与专业素质的关系,专业素质普与通素质的结合是现代高级专门人才综合素质的体现。普通素质是专业素质的基础,专业素质是普通素质在一定方向上的强化和提升。

(4)寓于普通素质与专业素质之中的创造性。创造性的培养,既要渗透于普通素质与专业素质的培养之中,又是普通素质与专业素质的最高表现。

洪堡模式:摆脱教会的垄断和中世纪大学的传统模式,与教会彻底分离,实现世俗化,提倡教学与科研统一、学术自由、大学自治。

如何认识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1.相同点 1)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都以马列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培养目标的共同性 这两种类型的教育在培养目标上都是培养全面性、专业性、创造性相统一的高级专门人才。3)管理上的共同性 从宏观管理体制上讲,都遵循政策宏观调控与高校自主办学相结合的原则。4)衡量教育质量有一个共同的标准 这个共同标准,就是具备合格的高中毕业文化水平以后,接受一定的大学文化教育,达到一 定的综合素质要求和专业业务规格。2.不同点 1)教育类型上的区别 2)培养目标上的区

别 3)专业及课程设置上的区别 4)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区别 5)办学体制上的区别 6)教师队伍建设上的区别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高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是大学和政府的关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 要实行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这是正确处理好大学和政府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确保大 学拥有办学自主权的首要前提。政府对大学的管理应该从微观走向宏观、从直接走向间接、从过程管理走向目标管理,真正实现角色转换和职能转变。大学应在法律规定的权限内,在 政府宏观调控和有效监督下逐步实现自主办学。二是大学和社会的关系。鉴于大学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实行自主办学需要社会力量 的参与和监督,因此,搭建和拓展社会参与、社会合作的平台和渠道,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的题中之义。从每所大学的实际出发,实施重大问题校外专家论证会和群众听证会制度,扩 大社会力量对大学办学的有序参与;探索建立大学董事会或理事会制度,积极稳妥地实行行 业、企业和学校合作办学,增强大学自我发展的活力和实力。大学内部制度建设有哪些主要环节?P126

①大学去行政化;②制定大学章程;③强化大学教授治学;④建立更为积极有效的用人机制;⑤改进高等教育质量评鉴方式;⑥建立总会计师制度;⑦扩大学校与社会合作

为什么说学术追求是大学组织的本质特征?

大学组织的本质特征决定了科学研究是大学三项基本职能之一。学术追求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组织本质特征的表现。①“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②大学学术之上有如企业利润之上;③大学学术追求的层次性,大学学术追求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表现为追求学术的意识,第二个层次表现为追求学术的行为。

青年教师如何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在高等学校的三项基本职能中,教学始终是第一位,作为青年教师首先要过好教学关。从理论上讲,科研是源,教学是流,科研与教学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作为青年教师要做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必须尽早开展科学研究,做到教学科研并举,良性互动。然而,现实中教师在教学与科研的时间分配上往往会出现矛盾,因此作为青年教师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

青年教师首先要站稳讲台。①要解决好“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教什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作教学设计,要精心备课,把学科专业知识转化为课堂教学知识,使学生通过知识学习形成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并通过岗前培训获取教育学知识,解决“如何教的问题”。②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使青年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增强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青年教师做研究要以课题为导向。青年教师在站稳讲台的基础上,要尽快地进入科研之中。①要形成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②要增强自信心,发扬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③要多争取学术交流和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④填写项目申报书要做到精益求精。⑤项目申报要紧扣项目指南,做到有的放矢。

试分析大学教学的特点?P164

①大学教学的专业性。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之上的专业性教育,它在性质上不同于普通教育,在程度上又高于中等专业教育,可用“高”、“专”二字来概括。大学教育的专业性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和发现的结合,需要处理好专门化与综合化的关系。

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是大学生学习和发现结合的主要途径,也是大学教学过程特殊本质的重要表现。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工作与科研要结合,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也要与科研结合。科研应该与整个教学过程相联系起来,表现在: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与追求真理的精神;第二,大学教学的内容要反映最新科学技术的成果和研究动态;第三,实行教学方法与科研方法的密切结合;第四,大学生直接进入科研领域。

③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只有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充分结合,才能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进入大学后,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便进入了一个较高的阶段,即以教师指导下的独立学习为主的阶段,也即自主学习阶段。

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1)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促进学生发展是大学教学的目的,大学教师要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有以下要求:①献身高等教育事业;②热爱学生;③为人师表。

(2)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调解者。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活动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要素,是主导者,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领导、组织和控制这一角度出发的,教师的这种角色成为组织者和调节者。

(3)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反思者、创造者。为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效果,大学教师要努力成为教学活动的反思者和创造者,成为研究型教师。

24.大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1)学生是自主发展、自我建构的主体。

大学生已经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建构的主体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学习动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和自身能力的评价,为了个人自我发展而学习是大学生的主导动机;②认知学习策略,大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丰富而完备的学习策略;③学习自我监控,大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也能对自己的学习动机进行调整;④学业时间管理,大学生已具备较强的学业时间管理能力;⑤学业求助,学业求助是大学的一种重要自主学习策略。

(2)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是“教”与“学”同时在场时对学生的角色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必须是积极的参与者,才能成为积极的推动者,积极推动是角色定位的更高要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性、探究性的学习者。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表现在时间分配、课程设置和活动安排等方面;大学生还应是具有探究性的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科研。

试论大学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P183

大学生独立自主进行学习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来说,是有充分根据的。从生理发展上来看,大学生已具备了独立承担学习任务的身体素质;从心理发展水平上来看,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形成,独立学习和自主发展已经成为他们的心理需求。大学生作为独立的学习者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相对中学生而言,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已大大减少,自我管理、自我选择的能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独立性已大大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独立自主性表现在时间的分配、课程设置和活动安排等很多方面。

根据大学教学的性质,大学生还应该是具有探究性的学习者。大学教学过程作为认知已知和探索未知的统一,突出的体现为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大学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是大学教师的职业要求。大学生在学习中同样需要与科研相结合,以掌握已有知识和科学理论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一定的科研活动,大胆探索新的知识。大学生并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创生的主体,探究新知识是大学生的“合法权利”。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学习具有明显的独立性,这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教学的过渡性和职业倾向性所决定的社会客观要求。由于大学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大学生当然具有参加科研、探索新知的责任。在知识观和大学学习文化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大学生作为知识探究的主体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总之,在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合力作用下,大学生要成为具有独立性、探究性的学习者。

优化大学课程结构应处理好哪些关系?P196

①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的关系;②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③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④理论课程与教学实践环节的关系;⑤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的关系;⑥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⑦主修专业课程与第二专业课程的关系;⑧先行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对大学生进行科研训练要注意哪些方面?

①加强教师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结合②应根据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统筹安排 ③教师对学生的科研训练应实施全面、有针对性的指导

结合实际,谈谈教学方法的选择、组合和运用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①教学目标。由知识、智能、意向心理品质、思想品德、体质等多种因素构成,须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用的教学方法;②学科性质与知识形态。根据不同知识形态来看、练、讲、自学,方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③学生发展水平(独立学习的水平);4)时间条件与物质条件。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脱离现有物质条件(教学用房、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经费等)。

(二)教学方法的组合:①教学方法组合的层次性(科类、专业、课程三个基本层次);①教学方法组合的形式(包容性组合、互补性组合、量化性组合)。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影响教学方法有效运用的因素有以下几点:①教学法的基本修养,教学法的修养包括教学法理论、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与技能等因素;②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③教学方法运用中的灵活性与创造性;④教学方法运用中的情感因素。

什么是教育质量?P272

教育质量指的是教育条件下学生发展的优劣程度,也是教育结果的优劣程度,学生是教育质量唯一的载体与评价对象。

高等教育学教案范文 第3篇

第一章绪论

一、高等教育: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它涉及研究并阐述高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发展趋势等诸方面的理论问题。

三、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概述。、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1)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

(2)高等教育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

五、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功能与结构

一、高等教育的结构及其概念。

高等教育的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

高等教育结构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宏观结构包括:层次结构、体制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 微观结构包括:高等学校课程结构、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高等学校的师资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功能

(1)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丰富和深化个人知识、提高个人能力、培养完整人格、加强个人素质以及改变个人地位。

(2)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三、高等学校的职能

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社会服务

四、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高等教育结构决定高等教育功能

(2)高等教育功能反作用于高等教育结构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和作用

三个类型: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文化本位论

三个作用:导向作用、规范作用、评价作用

二、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社会需要、个体内在需要

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四、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理论

(1)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的必要性

(2)加强通识教育的紧迫性

五、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应处理的基本关系

(1)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关系

(2)精英人才与一般人才的关系

(3)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关系

(4)高标准与可行性、稳定性与可变性的关系

第四章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

一、高等学校教师的作用和任务

作用:

(1)历史文化的传承者

(2)高级人才的培养者

(3)科技文化创新的实现者

(4)文明建设的推动者

任务:

(1)教书育人,完成教学任务

(2)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

(3)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

二、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素养

(1)坚定的政治方向

(2)高尚的道德情操

(3)合理的知识结构

(4)优秀的教学能力

(5)出色的科研能力

三、高等学校学生的身心特点

生理特点: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其他系统

心理特点:自我意识的发展、认识活动的发展、情感特征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发展

四、高等学校师生关系的建立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应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入手。

学校方面:

(1)树立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

(2)为师生交流创造平台

(3)改革专业设置和教学方法

(4)完善扶贫帮困制度

教师方面:

(1)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2)提高自我修养,提升人格魅力

(3)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

(4)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

学生方面:

(1)尊重教师

(2)以学为本

(3)培养和谐人际关系

第五章高等学校管理

一、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指在高等学校教育活动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它既含宏观的政府、社会与高校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也含微观里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二、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类型

外部体制:

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结合型

内部体制:

(1)高等学校内部决策层的构成校长、决策机构(董事会、理事会或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或学术评议会)

(2)高等学校的决策模式

科层制模式、学术团体模式、双重组织模式

三、管理目标与目标管理的区别

管理目标是指个体或组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目标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制定、执行、控制目标来进行领导和管理。

目标管理是一种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管理目标是通过管理手段达到的一种管理目的或结果。通过科学地、合理地、适宜地运用目标管理理论的相关原则和理念对各组织进行管理,进而实现组织管理目标。

四、高等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

(1)教学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材建设、教学手段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制定的建立健全。

(2)科研管理:科研规划、科研机构和队伍管理、科研资源管理、科研成果管理

(3)人力资源管理教职工聘用、调配交流、奖惩任免、培训考核、工资福利、职级晋级、离休退休、退职,以及高等学校学生的思想管理、日常管理等

(4)财力和物力管理:财务管理、基本建设管理、学校土地房屋、校园环境、实验仪器、图书资料和物资设备等方面的管理

第六章高等学校制度

一、高等学校学制:即高等学校教育制度,它规定着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世界各国高等学校学制概况

(1)初级学院或短期大学(2年、课程比中学稍深稍广、毕业后能适应本地区就业或转入本科高年级学习,美国称社区学院,日本称短期大学)

(2)大学和专门学院(大学一般4-5年,也有3、6年,独立专门学院相当于大学本科教育)

(3)研究生院(高等教育系统的最后层次)

三、我国高等学校学制概况

(1)全日制高等学校

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职业高等学校

(2)成人高等学校

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和职工业余大学、函授学院和普通高等学校附设的函授部、教育学院和中学教师进修学院、夜大学

四、高等学校学位制度:国家或授权高等学校根据毕业生的学历及实际学术水平,授予他们一定的学位称号,以表明其知识能力的等级制度

第七章高等学校教学

一、高等学校的学科与专业设置

学科是按学问性质划分的门类或研究领域,是高等学校专业性质分类的基本标准之一。专业是高等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学科是一个知识范畴,专业是一个教学范畴。高等学校内部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主要是由学校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及自身的学科发展水平来决定。

学科设置的影响因素:

(1)学科自身的发展(学科发展的成熟水平、学科的发展潜力)

(2)高校学科发展与布局的整体性

(3)社会因素

专业设置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之间的关系

(2)专业设置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3)专业设置与国家和民族特色之间的关系

二、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

课程是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是为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而创设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特点:专业性、前沿性、探究性

课程设置发展趋势:综合化、多样化、职业化、国际化、人文化

三、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教学计划也称课程计划或培养计划,它是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所形成的体系结构,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阐述某门课程内容的教学材料,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

四、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2)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4)教学与科研相结合(5)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相结合(6)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五、高等学校教学测量与评价

教学测量是根据某种规则或标准将教学现象予以数量化的活动。

教学测量——考试——试卷编制、施测、评分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定量或定性等可行的科学手段,对教育活动进行分析、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教学评价的方法:

教师教学活动评价(综合量表评价法、分析法、调查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平时检查、学期或学年总结性考察考试、毕业论文的审查答辩)

第八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一、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

(1)提高教师素质水平的基本途径

(2)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手段

(3)对建立新专业、发展新学科起着重要作用

(4)高校参与社会建设服务的主要渠道

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

(1)准备阶段(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搜集、获取事实资料,分析处理事实结果)

(3)总结阶段(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成果推广)

三、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产业化

途径:

(1)高校科研成果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和服务

(2)高校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界广泛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

(3)通过技术入股、参股的方式创办高科技产业

(4)高校与企业共同兴办科学园区

第九章高等教育全球化

一、高等教育全球化: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相关理念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跨国性的相互影响,以及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全球性自由流动。

二、高等教育全球化趋势

(1)面向全球化的高等教育改革进程加深

(2)培养全球性人才的观念成为各国共识

(3)高等教育全球化与地方化共同发展

(4)高等教育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合作日益密切

(5)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手段全球化内容增加

(6)高等教育全球化过程中失衡现象有所缓解

三、高等教育全球化人才培养

(1)留学生培养

(2)合作办学

(3)远程教育

第十章高等教育热点问题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

(1)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2)尊重主体的教育理念

(3)完美人性的教育假设

(4)遵循自然的教育法则

二、人文教育在高等学校的实践

(1)教学方法的改进

(2)师生关系的改善

(3)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并重

(4)学生积极情感的激发

(5)国际理解教育与民族传统教育的融合(6)教师人文主义素养的提高

三、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

(1)发展规模

(2)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渡阶段特点(教育观念提升、课程设置改进、办学形式多样)

(3)应注意的问题(平衡好规模扩张与质量提高的关系、平衡好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平衡好各层次院校之间的关系)

四、高等学校的人事管理与教师流动

人事管理原则(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柔性开放、科学激励)

流动主要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等教育学教案范文(通用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