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乡村旅游项目策划方案范文(优选20篇)

乡村旅游项目策划方案范文(优选20篇)

火火范文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乡村旅游项目策划方案范文(优选20篇)

微信扫码分享

乡村旅游项目策划方案范文 第1篇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着力推进项目建设,打造优质旅游产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加快推进长江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及配套完善,园区已完成投资4900万元,并形成《内江市东兴区长江农业示范园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期汇报稿),建成占地1000亩,集赏花、采摘、生态垂钓、中餐、火锅、特色烧烤、趣味种植、迷宫、儿童乐园、认知教育、真人CS、体育运动、水幕电影、激光水柱、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长江田园”生态农业运动休闲主题公园,并配套建设旅游厕所、停车场、休息亭椅等设施设备。千缘书房文化度假村项目已完成投资3200万元,已建成环湖公路4000米,并对1000米进村道路进行了拓宽改造,建成20万株观赏类苗木培育基地1个、人工湖1个。千草中医药康养文化村项目已选址于田家镇尹井村、双桥村,目前,正在修改完善项目策划方案初稿。小青龙河休闲绿道二期工程,正在修改完善景观方案。以上各项目进度均已达到年度目标任务的50%以上。

二是奋力实施旅游扶贫,助推建成全面小康。提升、完善双流村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已完成双流村内天荷旅游度假区外部旅游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正在制作、安装村内旅游标识导览系统,全面提升双流村的可达性和观光、游览、休闲指数。继续推动慈花村、红林村、芋河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慈花村已发展李子树种植1100余亩,预计年产量20余万斤,年销售额100余万元,已注册“慈花李”旅游商品商标,乡村旅游特色不断突显;建成储量300吨的冷冻储藏中心、250㎡的旅游商品购销中心,硬化6公里的通村旅游公路,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红林村将水产养殖、红林生态鸡基地、水果种植区连片开发,正在进行200余座民房的提档升级工程,以乡村旅游产业、民宿带动村民就业增收。芋河村以蚕桑为主,种植桑园面积1100亩,成立桑椹种植专合社,通过桑果采摘、土特农产品销售吸引游客,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宿达标户建设,已选址确定高梁杨岭村和新店双流村两个村进行民宿打造和提档升级。

三是强力开展宣传营销,提升东兴旅游形象。大力开展借势营销。积极借助2018西安丝绸之旅国际旅游博览会、2018山东(济南)国际旅游交易会、四川省特色旅游商品评选大赛、2018年“5·19”中国旅游日宣传活动等会议、活动平台,强力推介、广泛宣传我区旅游产品。举办旅游节庆活动。今年已成功举办“甜城游·山水情”内江山水之旅——2018·内江市乡村文化旅游节暨“花开东兴”旅游季、隆新苑第四届桃花节、高梁镇杨岭村第四届荷花节、新店天荷旅游度假区首届荷花生态文化旅游节、长江田园欢乐游园会等活动5场,切实提升了我区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四是全力抓好行业监管,营造良好旅游环境。开展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开展了“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利剑行动-1’”、“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景区’”、“2018年旅游行业‘安全生产月’”、“全区景区(点)地质灾害隐患专项排查”、“旅游包车专项整治”、“汛期及暑期旅游市场秩序暨安全工作专项整治”、“农家乐(民宿)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等行动,切实维护广大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强化日常检查。以联合检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开展旅游市场整治、旅游安全检查等活动15次,开展消防、防汛应急演练2次,督导全区各涉旅企事业单位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活动,落实旅游安全事故防范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全方位营造安全、有序、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

二、特色亮点工作

一是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快速推进。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为统揽,紧紧围绕全市旅游发展“138”计划、“358”方案和建设成渝经济区新兴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多点多级支撑战略、全域旅游战略”三大战略,自加压力,努力推进内江长江现代农业园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

二是乡村旅游节会活动层出不穷。认真抓好旅游宣传营销,实现旅游市场多级联动。大力实施“山水之旅、文化之旅、美食之旅、乡村之旅”四大旅游品牌,积极配合办好“甜城味 幸福年”2018·内江美食之旅活动,成功举办“甜城游·山水情”内江山水之旅—2018·内江市乡村文化旅游节暨“花开东兴”旅游季开幕式。支持和指导举办双才隆新苑桃花节、高梁“荷花谷”荷花节、天荷旅游度假区首届荷花生态文化旅游节及暑期水上世界等各类涉旅节会活动,不断增强东兴区旅游吸引力。

三、存在的问题

今年来,我区旅游产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但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尚未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成为支柱产业还有待时日。一是部分景区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理清,受编制、资金约束,部分旅游景区管理机构体制未理顺、机制不健全、人员不稳定,存在多头管理、管理不到位或无人管理的问题。二是旅游发展要素保障有待进一步强化,我区需要建设的重点旅游及旅游配套设施项目较多,区级财力有限,建设资金紧缺,同时旅游项目招商优惠政策和旅游企业发展扶持政策欠缺,尤其受规划调整、土地保障等因素制约,项目落地困难、发展后劲乏力。三是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区内部分旅游景区(点)、餐饮、住宿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不专业、不细致,不能满足人们对个性化、高品质旅游服务的需要。

乡村旅游项目策划方案范文 第2篇

关键词:黄山店村;乡村旅游;特色;新农村社区;乡村性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1 研究背景

推动乡村地区的发展、促进新农村社区的建设已成为近年来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2006年北京市委市政府颁布了《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并在随后的5年中在市域范围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新农村建设,完成了涉及3800多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1-3]在新农村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展开的同时,各界学者也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新农村建设必须与乡村地区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在确保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引进新产业,充分发掘自身资源潜力,走特色发展的道路。二是提高新型社区营造的质量,特别是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尊重村民的意愿,体现本土特色,以创造富有特色的、适应当地居民居住习惯的人居环境。

从地理环境来看,北京西北部均为山脉,呈半圆形大山弯形状向东南方向展开,形成西北山地东南平原的格局。近年来,各郊县平原地区城市化进程迅速,较多村落已融入城市经济社会活动,而广大山区村落零星分布于山沟、河谷地带,社会经济水平发展大大滞后,成为新一阶段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关注对象。

针对这一现状,山区村落较多的门头沟区在总结借鉴其他区县发展经济成功模式的基础上,于2007年率先提出了发展“沟域经济”的思路与理念。2009年7月20日,市委书记_肯定了这一模式的价值,明确指出“沟域经济”是在北京大都市经济圈发展推动下形成的外延式或需求拉动式的注重生态效应的特色经济模式,总体发展策略应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为龙头,打造统一规划、形式多样、产业融合、集约经营、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产业经济带,实现山区发展与农民致富的一种经济形态。[4]因此,推动“沟域经济”发展已成为新时期京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属于京郊典型的浅山型村落,位于瓦井河河谷两岸的台地上,位于北京中心城区西南60km,距离房山新城中心25km左右(图1-2)。该地区现有村民565户,住宅大多为传统的独门独院形式,建造质量不佳,约有75%的房屋已出现了破损(图3-4)。由于耕地的严重不足,在过去十多年中该村的经济收入和劳动力就业主要依靠附近山体,例如石灰石开采、运输以及村办水泥厂的生产等,对生态环境破坏十分严重。近年来,随着对房山区“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定位的深化落实,原有乡村经济依托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必须逐步退出生产。在《周口店镇域总体规划》中,黄山店村被列为“保留发展型”村庄,于2011年起利用原有村址用地,进行新型乡村旅游产业培育、居民点整合重建和社会配套设施完善等建设。这一任务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两大方面:一是,如何因地制宜,充分发掘自身特点,在京郊乡村旅游已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占有一席之地?二是,如何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处理好乡村旅游发展与新社区建设的关系,合理化解二者可能产生的矛盾,实现相互促进和支持?本文的研究即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

2 京郊乡村旅游的现状与出路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背景,以乡村风光、乡村文化和乡村生活为吸引物而进行的观光、休闲、体验性的旅游活动。包括乡村农业观光旅游,又包括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自然生态旅游等多方面,是一项区别于城市旅游,具有地域性、乡土性和综合性的新型旅游业。[7-8]

近年来,北京市郊的山区乡村旅游发展已成为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在相当多的成功案例中,由于旅游业与当地农业、民俗文化活动紧密结合,乡村旅游产业还发挥了乘数效应和拉动功能,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建立起了“旅-农-工-贸联动发展”的模式。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弊端。[9-15]

其一,乡村旅游的产品类型特色不鲜明,主要表现在形式单一,内容简单。从京郊乡村旅游现有的开况来看,绝大多数都采取了“农家乐”形式,即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景”为主题,旅游产品不外乎蔬菜水果采摘、野菜品尝、垂钓、烧烤、农家宴、游戏等常规项目,产品之间差异极小,个性不突出。这种简单的旅游开发模式,既不能体现各村落的地域环境特色,也不能满足现代城市游客的个性化需求,难以给游客形成深刻的印象,直接导致了游客在乡村逗留时间短,消费较低的现象,重游率也普遍较低。

其二,山区乡村旅游的接待能力有限,接待方式单一,普遍缺乏接待度假类游客的能力。从近年来北京的旅游市场来看,结合度假、康体、会议等活动展开的新兴旅游类型增长速度最快,且在较高端旅游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份额。而当前这部分旅游需求主要由统一规划建设的度假村接待,各山区村落开发的乡村旅游在配套设施和管理服务水平上均无法达标,容纳这部分客源。只有在开发经营水平较高的爨底下和遥桥峪这类古文化村落,以其独特的建筑环境风貌和本土文化遗存吸引了一部分以艺术采风和文化体验为目的的度假型游客。

其三,京郊乡村旅游季节性峰谷过于明显。由于旅游项目开发的不充分,现有乡村旅游活动对气候依赖极大,高度集中在春末、夏季和秋季,每年的淡季占一半左右的时间。在旺季,游客密度过大不仅降低了旅游接待的服务质量和自然景点的观赏质量,同时对环境破坏也较为严重。而旺季一过,游客寥寥,大量旅游接待设施闲置,乡村旅游不得不陷入停滞。

面对这些困境,京郊山区乡村旅游做出了一系列改变,试图告别“千城一面”的单调模式,转向特色化和规范化发展的道路。2009年以来,北京市推出了五种较为成功的特色沟域乡村旅游模式,分别是:1)密云汤河沟域的“紫海香堤”模式,以文化创意旅游为特色;2)怀柔雁栖镇神堂峪的“虹鳟鱼一条沟”模式,以垂钓等康体活动为特色;3)房山十渡的“山水文化休闲走廊”模式,以自然山水游赏为特色;4)延庆的“百里山水画廊”模式,以生态农业观光体验为特色;5)门头沟妙峰山沟域模式,以宗教寺庙和革命遗迹旅游为特色。2010年4月北京市旅游局进一步提出了乡村旅游八种新业态,包括“国际驿站、采摘篱园、乡村酒店、养生山吧、休闲农庄、生态渔村、山水人家、民族风苑”等,推动乡村旅游向总体规范化,个别差异化方向发展。[5-6]具体的操作原则包括如下三方面:

首先,充分挖掘本村特色旅游资源,注入文化内涵,设计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体验主题,吸引游客全身心体验乡村生活与文化风俗,从而获得身心满足并获得独特感知和记忆过程的旅游经历,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游客的游览时间,增加重游意愿。

其次,准确把握市场定位,了解游客市场动机,满足不同年龄、阶层、知识水平和经历的游客团体的不同需求。

其三,努力实现旅游产品的多元化,降低旅游客源的季节性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应开发受季节影响较少的核心稳定的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合理利用“时间差”有侧重的安排各季节的特色体验项目,确保四季游客络绎不绝,增强区域持久的活力。

3 黄山店村旅游特色发掘与发展策略

旅游特色的发掘必须基于对本地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就一般乡村旅游来说,值得关注的资源范围很广,既包括农村土地、山林、房屋、果园、池塘、农产品等有形资源,也包括农村风土人情、农耕文化、农业生态环境等无形资源。旅游开发的过程,就是对这些有形和无形资源加以整合,赋予新的内涵,制订使其适应市场需求的营销策略。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GBPT2260),黄山店村域及周边范围内,各类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可概括为如表1。

根据表1反映的黄山店村的旅游资源的类型,黄山店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拥有两方面的先天优势。

一是具有无法复制的高水平特色资源。从周边环境来看,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是世界上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 (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每年这里都吸引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进行探索型和科考型的特色旅游,也接待大量中小学生进行考察学习。黄山店村距离其仅有25分钟车程,既可以利用该景点的吸引力,作为其接待基地;又可以发挥其辐射力,挖掘文化内涵,结合黄山店现状,开发特色旅游项目,作为周口店猿人遗址的附属景点。从自身资源来看,黄山店村域范围内岩石种类丰富:包括了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的大面积石灰岩,石炭纪、二叠纪等砂面岩及少量灰绿岩。这些岩石一方面具有地质考察价值,另一方面极为适合艺术家和普通爱好者进行岩画制作。

二是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不仅覆盖了7个主类13个亚类,而且相互间差异性也较大。目前坡峰岭、红螺三险等自然景观已有一定程度的开发,虽然从单个景点资源来看与较多的京郊山区村落相比并不具显著优势,但由于资源类型众多,如果能恰当地予以整合,有利于形成体验式旅游产业链。

因此,在黄山店乡村旅游发展中,相关策略的制订应充分依托这两大先天优势。具体而言,首先是强化最有特色的原生态文化体验游。即将周口店区域的人类史前文化以岩画艺术的表达方式予以重现,并依托这一主题,逐步引导培育原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给游客带来绝无仅有的体验。可重点发展的项目包括岩画创作工坊、岩画博物馆、岩画艺术广场、石材建造陈列区、篝火舞会园、山顶洞人居住所等。该旅游产品以文化体验为核心,受自然资源和气候的影响较小,利于全年开展。

其次是充分利用黄山店的各类自然景观资源,因时而异,打造春夏秋冬四季(图5)各不相同的主题体验旅游产品链,即:“春季踏青氧疗体验游”、“夏季避暑露营体验游”、“秋季赏叶采摘体验游”、“冬季康体食补体验游”。通过这样的规划,黄山店的各类旅游产品可以在不同时段以不同的方式得到充分体验,可大大丰富游客的体验感受,提高游客的重游率。此外,还可针对特殊的游客人群设计个性化的体验旅游类型,例如针对身体带有某种疾病且收入高、福利保障好的中老年人士设计的疗养食补游;针对“白领”、公务员、医生等工作累的职业群体设计的康体游;针对公司团体、家庭团体、旅行组团等设计的拓展训练;针对假期设计的活动节事,主题体验等。

4 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社区建设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农村社区建设的互动影响是显而易见的。[16-18]近年来大量成功的案例已充分证明了乡村旅游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推动作用:在经济方面,引进了城市资金,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村民收入;在环境方面,保护了旅游资源,改善了自然环境;在社区文化方面,改善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传统文化被复兴和认同。与此同时,新社区建设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政策扶植、资金注入以及拓展建设空间等多方面的支持。

然而与此同时,在一些不成功的案例中也出现了二者互相阻碍的情况。部分居民认为个人从乡村旅游发展中获得的利益很少,真正获益的只是少部分人,而旅游发展却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经济上,物价上涨导致乡村生活成本上升;在环境上,污染增加,生态环境受到威胁,交通拥挤,资源过度利用,乡村旅游资源特色丧失,破坏了当地村落原始风貌;另外,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受到商品化的极大冲击,乡村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下降。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质量,阻碍了新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从不成功的案例来看,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单纯依靠市场推动、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致使旅游经营主体的“非本土化”是产生上述问题的核心原因。在许多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普遍采用了转让房基地,集体出让土地使用权(多数为50年),另建新村等方式,大部分村民被隔离在乡村旅游活动之外,村民难以从旅游活动中获得收益,乡村原生态自然和人文环境也遭到破坏。问题的根源除了在于村民自主参与意识不够以外,还常常与政府大力推动的新社区建设有关。这些新农村社区建设采用了大规模拆迁、快速建设、建造风貌城市化的方式,为村民参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在资金、时间和空间上都制造了大量的困难。这些错误的倾向必须在今后的规划实施中进行坚决的扭转。

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的研究逐步形成了共识,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要保持“乡村性”,即小规模经营、本地人主导、社区参与、文化和环境可持续。[19-20]新农村社区建设使政府对乡村的各项发展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只要正确利用,将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极好的条件。在政府主导的新农村发展中,不仅应注意规范、调整和监督旅游市场,也应强调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鼓励村民对乡村旅游的深度参与,形成市场、政府、社会三元一体的运营系统。具体的措施包括如下四方面:一是鼓励、帮助村民集资兴建乡村旅游企业并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二是提高村民经营意识,鼓励引导社区居民直接从事生产经营,通过自己的经济行为直接获益。三是加强对村民的培训,开阔其视野、发散其思维方式,提升旅游经营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对农村进行统一的空间规划,为村民开展自主经营旅游项目提供空间引导和基础设施的支持。

5 黄山店新农村社区规划与特色旅游接待单元设计

黄山店新农村社区的建设全部在原村址范围内展开,占地约,总体规划(图6)充分尊重地形地貌特征,总体布置上遵循“保山育水”的大原则,同时遵照道路体系“避山顺水”、景观组织“借山用水”、功能空间“依山亲水”的原则,力图表达对中国传统“山-水-聚落”形态的现代诠释,在总体风貌上最大程度的保持其本底特色。

在总体功能布局上,并没有将村民安置用地和旅游产业发展用地截然分开,而是采取了部分分离局部融合的方式,以加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与社区建设的联系。新的旅游产业用地主要集中于村庄西北方滨河两侧。岩画艺术博物馆、岩画艺术工坊等特色旅游设施靠近新的村中心,以充分彰显特色;在北方山村较为罕见的河道两侧,设置观景平台、钓鱼池、旱喷泉、康体服务、spa 养生等场所;在村落边缘山脚密林处,设置采摘园、拓展区、星光露营、史前人类生活体验区等,营造较为完整的旅游项目和服务设施。

此外,规划中选择了村落中原有建筑质量较好,形制较为完整的居住合院,对其中12个进行了保留,67个进行修缮和改建,使这些院落在今后既可以具备村民居住的功能,也能够成为村民进行自主经营的场所。这对于乡村旅游特色挖掘、本土风貌保持和村民的经营参与都极为重要。规划还提出了利用合院建筑进行自主旅游经营的两种主要模式。靠近街道等人气较高区域的院落主要采用“上住下商”的方式,上层改建满足经营者日常居住的要求,而下层结合院落可改建为商店、茶室、餐饮、会议室、台球室等场所,互不干扰(图7)。靠近河道景致优美处的院落主要采用“前店后宅”的方式,改建成农家旅馆,将前台接待厅、餐厅等设置在临街面,客房及自住区设置在院落空间内(图8)。

乡村旅游项目策划方案范文 第3篇

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随着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人渴望逃离城市的喧嚣,回归自然的怀抱。乡村旅游作为一种集休闲、娱乐、度假、观光为一体的旅游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因此,我们计划策划一次公司乡村旅游活动,旨在让员工们放松心情,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同时体验乡村的宁静与美丽。

二、活动主题

本次乡村旅游活动的主题为“走进乡村,感受自然”,旨在让员工们亲近大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

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日

地点:XX省XX市XX乡村

四、活动内容

1. 乡村文化体验:参观当地的传统建筑、庙宇、祠堂等,了解乡村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体验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制作,如陶艺、编织等。

2. 农家乐活动:安排员工们入住当地的农家乐,品尝地道的农家菜,参与农事活动,如采摘、养殖等,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

3. 自然风光游览:组织员工们游览乡村周边的自然风光,如山水、田园、花海等,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4. 团队建设活动:安排一些团队建设游戏,如拔河、接力赛等,增进员工之间的友谊与团队合作精神。

五、活动预算

根据初步估算,本次乡村旅游活动的预算包括交通费用、住宿费用、餐饮费用、活动费用以及其他杂费,总计约为XX万元。具体预算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活动组织与执行

1. 成立活动策划小组,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

2. 与乡村旅游目的.地进行沟通,了解当地的旅游资源、接待能力等情况,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 制定详细的活动日程安排,确保活动的有序进行。

4. 提前进行活动宣传,激发员工们的参与热情。

5. 活动期间,确保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七、活动效果评估

活动结束后,我们将对本次乡村旅游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员工们的满意度、活动组织的合理性、活动预算的合理性等方面。同时,我们也将收集员工们的反馈意见,为今后的乡村旅游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八、总结与展望

本次公司乡村旅游活动旨在让员工们走出办公室,放松心情,体验乡村的宁静与美丽。通过精心策划和组织,我们相信这次活动将取得圆满成功,为公司员工带来难忘的回忆。同时,我们也期待在未来的乡村旅游活动中,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员工们提供更多优质的旅游体验。

乡村旅游项目策划方案范文 第4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 本质特征 文化旅游

在中国,随着政局的稳定,改革与开放的进一步放宽,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赚钱的机会

也越来越多,旅游业在其他行业的带动下,也是得到了绝佳机会,获得了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更是利用自身优势,异军突起。当然,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因仍处于摸索阶段,故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前景还是可观的。

1乡村旅游的相关认识

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乡村旅游本质特征的认识

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始于一群贵族到乡村度假,品尝野味,乘坐独木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他们重识了自然,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后来,各国相继有了乡村旅游。至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乡村旅游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2 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

开发农业旅游资源,主要是对农事活动、农村部落、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农业收获物等农村事物进行开发。分析各省的发展农业旅游的条件,包括发展农业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和客源优势等,为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有多重意义。

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乡村旅游市场特点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

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

乡村旅游需求趋势

单说国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仍表现出明显的需求层次初级阶段的特征,尚停留在观光——休闲娱乐阶段,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产品粗糙,经营粗放。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多极化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总体来看,当前乡村旅游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游客对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多功能、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

就旅游产品而言,乡村旅游是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是系列产品的集合,是一个产品集,它所提供给游客的旅游产品,可以是复合型的,可以是单功能型的,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者。也就是说,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乡村旅游产品都会有一定的需求,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面对的是整体的旅游消费市场,应根据个性化需求分层次进行开发和建设。

乡村旅游产品的规划与设计:以案例研究为主

有的专家,如王仰麟、祁黄雄,借鉴区域旅游规划的一般流程,结合农业开发实践,对区域观光农业规划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即在对市场、区位、自然、社会经济、农业基础、旅游发展基础等开发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确立了规划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行总体布局和功能区分,并对观光农园进行了ci形象设计。

而章锦河等专家分析了安徽黑多县宏村古村的情况后,提出了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理念,并就主题口号、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了方案设计,另有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就西双版纳胶园农场度假区、南京汤泉农业科技师范园、昆明市呈贡县观光农业、广州市郊满山农庄进行了旅游规划的案例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内容。但这些案例研究的缺点是: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和一般的归纳总结水平上,缺乏理论的抽象,研究方法也比较简单。

3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存在的问题

发展策略是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另一热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目前观光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观光功能、区位功能设计简单、重复,缺乏特色;农业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农村人口过多,客源市场有限;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观光农业园土地使用的非农化倾向突出等。对此,我们既要坚持持续发展,又要根据现实分阶段发展;既进行生态消费,又要注意生态保护;既要促进农业用地的合理流转,又要保证农业土地的正确使用方向等相应的对策和主张。

相应的对策

如以旅游城市为客源市场的乡村旅游开发,我们可以提出面向回城知青、城市离退休职工、周末工薪阶层、城市学生和自城市输出的外国游客等几个富有潜力的市场,开发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旅游的策略。

就像前面所谈到的,可以把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相融”作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来讲。

都市文化属于先进文化,其对传统文化的吸附与冲击可想而知,旧难敌新,现代文化的魅力难以抗拒也不应抗拒,要发展就得接受新事物,乡村旅游也不例外。乡村旅游从业者应有超越农耕文化社会阶段的现代意识,既是农耕文化“戏中人”,又是农耕文化这场戏的“导演”,清醒地抉择两种文化的精华,使其有主宾、分主次地熔铸与乡村旅游大地上。 当然,要搞好乡村旅游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其前景还是广阔的。它投资少,风险小,是一项创意到位即可“点石成金”的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1]潘新华,刘平安.延安旅游业的发展途径.改革与战略,2005,(138):28.

[2]马彦琳.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旅游学刊,2005,20(1):63.

[3]阳芳.国内会展旅游的发展形势与战略选择.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40(40).

乡村旅游项目策划方案范文 第5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日益增强。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淳朴的乡村风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本项目旨在通过精心策划,打造一处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为游客提供一处放松身心、回归自然的绝佳去处。

一、项目目标

1. 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2. 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3. 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二、项目内容

1. 景点建设

(1)自然风光区:充分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打造一处集山水、田园、花海于一体的自然风光区,供游客欣赏和拍照。

(2)文化体验区:建设传统农耕文化展览馆、手工艺品制作体验馆等,让游客了解乡村文化,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

(3)休闲娱乐区:设置农家乐、垂钓池、儿童游乐设施等,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2. 活动策划

(1)乡村文化节庆活动:举办农民画展览、传统农耕文化演出等活动,让游客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

(2)农事体验活动:组织游客参与农事活动,如插秧、收割、制作农家菜等,让游客体验农耕文化的乐趣。

(3)乡村旅游主题活动:推出亲子游、情侣游、团建游等主题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三、项目实施

1. 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乡村现有资源,整合政府、企业、农户等多方力量,共同推进项目实施。

2. 宣传推广: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 培训指导:对农户进行乡村旅游知识培训,提高其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项目预算

本项目预计投资XXX万元,包括景点建设、活动策划、宣传推广等方面的费用。具体预算如下:

1. 景点建设费用:XXX万元

(1)自然风光区建设:XXX万元

(2)文化体验区建设:XXX万元

(3)休闲娱乐区建设:XXX万元

2. 活动策划费用:XXX万元

(1)乡村文化节庆活动:XXX万元

(2)农事体验活动:XXX万元

(3)乡村旅游主题活动:XXX万元

3. 宣传推广费用:XXX万元

4. 其他费用:XXX万元

五、项目效益

1. 经济效益:预计项目实施后,每年可吸引游客XX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XX万元,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 社会效益: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传承和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乡村形象,促进城乡交流,增进社会和谐。

乡村旅游项目策划方案范文 第6篇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正逐渐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本项目通过打造一处集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让游客在绿色田园中感受乡村生活的魅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项目定位与特色

1. 定位:本项目以“绿色、生态、文化、体验”为核心理念,打造一个集田园观光、农事体验、民俗文化、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2. 特色:

(1)绿色生态:充分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打造绿色生态的旅游环境,让游客在清新的空气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农事体验:提供农事体验项目,让游客亲身参与农业生产,体验劳动的乐趣,了解乡村文化。

(3)民俗文化:挖掘乡村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为游客呈现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

(4)休闲度假:提供舒适的住宿、餐饮和娱乐设施,让游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一个难忘的乡村假期。

二、项目规划与实施

1.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乡村旅游的接待能力。

2. 景观打造:根据乡村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田园风光和景观节点。

3. 农事体验区:设立农事体验区,提供种植、养殖、采摘等体验项目,让游客亲身感受乡村生活的乐趣。

4. 民俗文化展示区:建设民俗文化展示馆,展示乡村的传统工艺品、民俗表演等,让游客领略乡村文化的魅力。

5. 休闲度假区:建设度假村、民宿等住宿设施,提供特色餐饮、娱乐项目,满足游客的休闲度假需求。

三、市场营销与推广

1. 品牌定位:以“绿色田园,乡村生活”为品牌定位,塑造独特的乡村旅游形象。

2. 目标市场:针对城市居民、亲子家庭、学生团体等目标市场,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

乡村旅游项目策划方案范文 第7篇

一、规划目的

乡村旅游规划旨在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的优势,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保护乡村环境,提升当地形象,吸引游客,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二、规划内容

1. 乡村旅游定位

根据该乡村地区的自然、人文和历史特色,确定乡村旅游的产业定位。比如,该乡村地区以农耕文化为主要特色,可以将乡村旅游定位为农业观光旅游。

2. 乡村旅游资源开发

根据乡村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开发特色农庄、生态景区等旅游景点。同时,根据当地的农业特色,开展农业观光、农耕体验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

3.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水、电、通信等方面。确保游客的交通、住宿、饮食等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4.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

结合乡村的特色和资源,开发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比如,举办乡村庙会、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等。

5. 乡村旅游管理与推广

乡村旅游项目策划方案范文 第8篇

一、项目背景与概况

根据当地乡村资源和旅游发展需求,编制该乡村旅游规划方案。本方案旨在利用乡村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和农业休闲资源,开展乡村旅游,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规划目标

1. 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 创造就业机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3. 保护和传承乡村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提升乡村形象。

三、规划范围和内容

1. 乡村旅游项目选择:根据当地自然、文化和农业资源,选择适合开展乡村旅游的项目,如村庄旅游、生态农业旅游等。

2.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建设符合旅游需求的乡村旅游设施,包括休闲农庄、农家乐、乡村民宿等。

3. 乡村旅游路线规划:根据当地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规划乡村旅游路线,提供游客丰富多样的体验。

4. 乡村旅游宣传推广:设计宣传方案,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乡村旅游资源和项目,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5. 乡村旅游管理和服务:确立乡村旅游管理机构,加强对乡村旅游的监管与服务,保障游客的安全和旅游体验。

四、预期成果

1. 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2. 创建一批优质的乡村旅游设施,提供舒适的旅游环境和服务。

3. 建立完善的乡村旅游管理机构和服务体系,确保乡村旅游的安全和有序发展。

4. 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乡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

五、实施计划

1. 第一年:进行项目调研和选址,确定乡村旅游项目;启动设施建设和宣传推广。

2. 第二年:完成乡村旅游设施建设;加强宣传推广,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3. 第三年:建立乡村旅游管理机构和服务体系;加强对乡村旅游的管理与监管。

六、投资评估

估算乡村旅游项目的投资规模和回报率,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并寻找合作机构或资金。

七、风险评估

分析乡村旅游项目面临的各种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八、总结与展望

总结本乡村旅游规划方案的编制过程和成果,展望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提出进一步措施和建议。

乡村旅游项目策划方案范文 第9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越来越渴望回归自然、体验乡村生活。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本项目通过精心策划和设计,打造一处集自然风光、乡土文化、生态农业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为游客提供一个放松心情、感受乡村韵味的好去处。

一、项目目标

1. 提升乡村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

2. 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3. 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弘扬乡村精神。

二、项目内容

1. 景点建设

(1)自然景观:依托当地山水资源,打造徒步、观景、摄影等多样化的自然体验项目。

(2)文化景观:挖掘乡村历史文化,建设文化广场、博物馆等设施,展示乡村的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等。

(3)生态农业:发展有机农业、观光农业等生态农业项目,为游客提供绿色、健康的农产品。

2. 服务设施

(1)住宿设施:建设乡村客栈、民宿等多样化的住宿设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餐饮设施:提供地道的乡村美食,让游客品尝到乡村的独特风味。

(3)娱乐设施:建设休闲娱乐设施,如儿童游乐场、健身中心等,满足游客的娱乐需求。

三、营销策略

乡村旅游项目策划方案范文 第10篇

一、发展状况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第一,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科学合理规划。沈阳乡村旅游大多是在当地自然山水田园风光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开发;农村配套设施不完善,个别景点交通不便;农村的卫生环境较差;乡村旅游景点宣传推广以及产品营销薄弱,很难长久大量地吸引游客。第二,开发项目雷同,重复消费率低。沈阳乡村旅游产品单一,采摘类项目20余家,但是此项目缺乏特色档次不高,游客不会到同类型旅游地多次消费,因此对乡村旅游项目个性化开发是迫切该解决的问题。第三,营销宣传不到位,旅游地知名度低。旅游经营单位没有对全村制定明确的营销计划,缺乏科学包装策划方案;政府机关对沈阳市乡村旅游的营销宣传投入低,媒体宣传力度小。

(三)机遇分析

第一,政府加大支持力度。2016年政府为发展乡村旅游提出四种规划方案,对乡村环境的治理、基础设施的建设、聘请专家提供智力支持、加大资金投入、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等内容落实到实处,为沈阳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契机。第二,新休假制度提出,居民闲暇时间增多。政府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将带薪休假制度与天小长假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上,带薪假期正式提出为居民提供了更多闲暇时间,乡村旅游会成为旅游者近郊游的首选。第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政府利用惠农资金,建设富民工程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和改善乡村基础设施起到促进作用,进而带动旅游业发展。

(四)挑战分析

第一,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沈阳乡村旅游发展会受到同类别的乡村旅游景区的“形象遮蔽”。近年来,辽宁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号召,同类型产品日益增多,因此如何避免与其他城市恶性竞争,与其他旅游景区互利共赢将成为沈阳发展乡村旅游的重大挑战。第二,游客对乡村旅游需求差异化。传统“农家乐”模式已不能满足游客对于个性化追求,因此乡村旅游产品到了生命周期中的衰退阶段,如何提供全新全异的旅游产品是现阶段发展乡村旅游的挑战。

二、沈阳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以政府为主导,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

乡村旅游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利益关系复杂涉及村集体、外来投资者、本地村民、国家所有资源的管理代表――各级政府机关,项目的论证规划,开发的指导,协调管理,需要具有相当权威、资源、能力的人来完成。因此政府要按照“因地制宜”原则,重点指导并建设不同特色类型的乡村旅游村镇,并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根据考核标准,设定星级旅游示范点或示范户。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对人才培养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既需要吸引高水平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加入,也需要提高当地农民及从业人员的服务素质。第一,鼓励沈阳当地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来到当地创业发展;第二,以沈阳各大高校为平台,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来此地走访调研,为当地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可行性方案;第三,提供培训机会,派出一批愿意学习提高自己的个体经营者,通过外出学习、参观访问等方式,提高自身以及整个队伍的管理服务水平。

(三)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拓宽营销渠道,提高旅游知名度。

为打造沈阳乡村旅游品牌,必须要挖掘当地区民族的优秀的民俗文化,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开发出高质量的乡村旅游产品,如: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求知实践型、认养果园菜园家畜专项型等。除此之外,乡村旅游企业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制定整体的营销计划,开发创新产品形式、制定合理的价格、拓宽销售渠道、适时进行促销,将当地的旅游产品推广出去。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电台,微信微博,旅游APP等成本较低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从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行之有效的提高当地旅游的知名度。

三、结语

乡村旅游项目策划方案范文 第11篇

一、项目背景和目标

(1)背景: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对于乡村生活和自然环境的渴望与日俱增。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和旅游市场的新热点,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2)目标:

本项目旨在开发和打造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感受自然环境,并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和乡村经济发展。

二、规划内容和实施步骤

(1)规划内容:

1. 选址和研究:选择一处具有潜力和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地方,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分析当地的资源、历史文化等特点,确定规划方向和发展思路。

2. 产业结构和功能规划:根据当地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制定乡村旅游的产业结构和功能规划,明确开发项目的种类和定位,例如农业观光、农家乐、民宿、农产品销售等。

3. 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根据规划目标和要求,设计和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包括道路、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景点设施等,并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4. 宣传和推广:使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宣传和推广乡村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的游客,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2)实施步骤:

1. 方案设计和论证:根据上述规划内容,制定详细的乡村旅游规划方案,包括地形图、功能布局和设计方案等,并进行合理性论证。

2. 资金筹集和投入:制定项目投资计划,筹集启动资金,并按照进度和计划逐步进行建设和运营。

3. 建设和运营:按照规划方案,进行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的建设,保证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然后开始正式运营和接待游客。

4. 宣传和推广: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进行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5. 监测和评估:对项目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增长。

三、预期效果和经济效益

(1)预期效果:

1. 提供一个独特和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满足人们对于乡村生活和自然环境的需求。

2. 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3. 促进当地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和软实力。

(2)经济效益:

1. 乡村旅游带动了当地的农产品销售和农业生产,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2. 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减轻了农民的就业压力。

3. 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

乡村旅游项目策划方案范文 第12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主要问题对策

一、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乡村旅游由于起步晚,存在着经营管理粗放,服务层次和水平低,服务设计落后,流放产业的类型单一粗糙,对旅游景区、家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及传统节庆活动过分依赖,经济效益低等特点。正确认识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是发挥以旅游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

1、缺乏正确观念和认识,发展思路不清。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社会各界对乡村旅游的内涵、特点、性质等知识了解不够全面;一些地方政府对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把握不准,对乡村旅游重视程序不够,主导意识不强,未能形成系统的乡村旅游发展观。其表现为农产经营理念陈旧落后,一些地方政府角色不到位,未能完全站在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将乡村旅游作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对乡村旅游的经营农户缺乏有力支持。

2、缺乏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规划。有些地方政府急于发展经济,缺乏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整体规划,一哄而上,盲目开发,造成旅游布局不合理,功能雷同,无法实现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得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不能有效发展;一些农民急于致富,既不做市场调查和投资分析,也不做产品规划设计,只是简单地利用现有的农田、果园、牧场、养殖场发展旅游,市场定位不明确,只利用了资源的原始价值,不能创造资源的再生价值,开发层次低,产品品味不高,因而逐渐衰落停业。

3、政策措施不到位。尽管以旅游促进“三农“发展是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共同认识,但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还很不完整,甚至是一片空白,如投资开发优惠政策、保护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经济扶持政策、鼓励吸引外资政策等等方面,还有待于出台并完善。这些配套政策措施的滞后或空白,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4、监管力度弱。目前乡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地方农业部门和旅游部门,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协调难的问题,常常出现“两张皮”现象,从而使旅游监管出现“挂空挡”现象。另外由于乡村旅游处于“小”、“散”、“杂”的局面,使得乡村旅游管理部门难以形成中心角色,监管力度较弱。许多旅游项目的开业、停业都较随意,居民旅馆、餐饮店等项目无证(照)经营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农户开办多年而极少上缴税费;有些政府对旅游项目考察不认真,跟踪管理不经常,缺乏定期评估和淘汰,造成乡村旅游整体服务质量较低。

5、产品缺乏特色及品牌。我国现阶段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常规项目上,产品单一雷同,各地的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趋势较严重,缺乏精品和亮点,致使游客重游率低。一些“农家乐”、“民俗游”、“村寨游”等活动内容趋同,缺乏体验、休闲项目,缺乏文化内涵,地域性、个性化特色不突出,难以满足游客的深层次需求,造成游客逗留时间短,消费支出受抑制。

6、服务设施落后。因为缺乏规划,许多景区没有相关配套的设施设备。有些景区道路凹凸不平,狭窄难行,可进入性非常差;有些景区村户面貌落后,屋内摆设陈旧,卫生及住宿条件让人望而生畏,让游客感觉是在花钱买罪受。

7、专业人才匮乏,经营管理不规范。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是乡村居民,他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形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又因多未受专业培训,旅游服务意识较差,服务质量较低,经营过程简单粗放,而作为主管部门的旅游管理部门也普遍缺乏专家型的管理人才,现有管理者对乡村旅游理论掌握不够,实践研究不足,往往凭经验办事,缺乏对乡村旅游经营特点和规律的深层认识,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8、缺乏产业链,综合经济效益低。现有的乡村旅游产品类型集中在吃、住、游等几个主要环节,而行、购、娱等环节的产品尚为空白或严重缺乏,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乡村旅游上下游相关产业缺乏融通,无法进一步产生更多的延伸产品和服务,影响了乡村旅游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

另外,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生态环境的恶化、文化的变异以及物价上涨等。

二、对策与借鉴

1、制定扶持政策,建立鼓励机制。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各项优惠政策促进扶持乡村旅游。如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投入,作为乡村旅游开发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同时广开渠道多方筹资,形成以社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格局,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开发,鼓励准许当地居民以土地、房屋、资金或劳务等方式进行开发,全面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首先必须解决可进入性问题。各级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强农村旅游发展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利用各种社会资金,搞好交通、邮电、通信、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村容村貌既是乡村文明的载体,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依存,村级集体、乡村旅游经营者和村民要摒弃将乡村环境的“脏”、“土”等同于“返璞归真“的思想,搞好村庄环境整治,美化村庄环境,切实实现以乡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3、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乡村旅游的投资经营主体是农民,要使乡村旅游健康发展,避免出现一些景区常见的村民为争客源而强行拉客、兜售等破坏景区秩序和旅游环境的现象,就必须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者、从业人员及村民的教育和培训。首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职业道德、民俗文化、旅游接待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在乡村旅游中的技能和水平;其次还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途径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保障,促进乡村旅游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化经营、规范化服务方面发展。

4、规范接待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政府要逐步健全规范的乡村旅游接待服务体系,完善乡村旅游行业分类标准,从接待设施、接待条件、接待能力和卫生状况等方面规范农民家庭的接待服务标准,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接待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旅游经营者“合法经营、诚信服务”观念的形式。

5、保持乡村文化本色,注重优良民风的培育。乡村环境的独特性形成了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的巨大需求,乡村旅游开发应立足于自身的生态农业特色和文化特点,重点体现“真味”、“原味”。保持农村原始风貌及当地传统社会风尚、淳朴厚道的自然秉性,才是成功的乡村旅游开发。不论是产品和服务,还是各种体验活动的设计;不论是村庄环境,还是农家居所,都必须强调乡村特有的情趣和格调,避免乡村旅游发展中产品和服务的城市化趋向。

乡村淳朴的民风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吸引力之一。然而旅游经营活动的开展,经济利益的凸现,都会给原有的朴实民风带来冲击,因此需要在关注村民经济利益与保持朴实民风之间,寻找最佳契合点。培育优良的民风,不仅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更可为乡村旅游创造一个良好社会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6、打造旅游品牌,创新营销策略和发展模式。21世纪是体验经济的时代,品牌则是体验的基础和灵魂。乡村旅游实施品牌战略,可增强旅游者对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度及感受强度。富有个性和内涵的乡村旅游品牌,能充分调动游客的感官,有效强化体验心理。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也是解决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趋向的较好方式。

7、努力拉长产业链,提升综合效益。针对目前乡村旅游市场开发不足的状况,应着力拉长产业链,提升乡村旅游经济综合效益:重点加强分类指导,引导雷同的“农家乐”向“一村一品”和“一家一艺”的方向发展,注重突出农村生活特点,强化乡土氛围;依托乡村特点,开发具有传统特色的手工艺品和特色农产品;拓展和深化观光型乡村旅游,强化参与性;提升乡村旅游的休闲功能,增加游客的重游率;返延伸旅游线路,实现城乡旅游线路互通,实现工业旅游产品与农业旅游产品的对接。

8、创新特色产品,扩大产品促销。针对乡村旅游产品雷同,市场竞争激烈的状况,应重点创新特色产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开发差异化特色产品,如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结合乡村环境,推出“寻幽探险游”、“健身游”等产品;二是增加特色文化产品,结合本地人文资源,挖掘独特的文化素材,提高文化品味,增强游客的参与性;三是拓展产品组合,增加产品的深度和广度。

乡村旅游项目策划方案范文 第13篇

一、项目背景及目标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旅游形式,它能够结合乡村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农村生活体验,吸引城市居民和国际游客来到乡村地区进行休闲和体验生活。本项目旨在开发一个具有独特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二、项目内容及规划方案

1.经济规划:

建立乡村特色产业,如农业观光、农家乐、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等,以促进当地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就业机会的提供。

2.环境规划:

保持乡村的自然风貌,保护和提升生态环境的品质,鼓励农民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减少农化使用,推行生态农业。

3.文化规划:

挖掘和保护本地的传统文化,如民俗、民间艺术、乡土教育等,开展文化活动和体验项目,使游客能够领略乡村的独特魅力。

4.基础设施规划:

改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和设施条件,满足游客的需求。

5.宣传推广:

制定有效的宣传策略,包括线上线下的宣传活动、推广渠道的拓展等,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三、实施计划及预算

1.实施计划

(1)确立项目的各阶段目标和实施计划,包括前期准备、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后期运营等。

(2)成立项目团队,包括规划设计师、工程师、财务人员等,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和监管。

2.预算

(1)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包括前期准备、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后期运营的各项费用。

(2)通过募集资金、政府补贴等方式筹集项目所需资金。

四、预期效益和评估指标

1.经济效益:

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2.社会效益:

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和设施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加乡村的吸引力和知名度。

3.环境效益:

通过推行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方式,减少农化使用,保护和提升生态环境的品质。

五、风险及应对措施

1.资金风险:

通过制定合理的预算计划,筹集足够的项目资金,降低资金风险。

2.市场风险:

进行市场调研,确保项目的市场潜力和盈利能力,避免市场风险。

3.环境风险:

加强环境保护和管理,确保乡村的生态环境质量,减少环境风险。

乡村旅游项目策划方案范文 第14篇

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日益增强。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淳朴的乡村风情,受到了广大游客的青睐。本项目旨在打造一个集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为游客提供一个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的理想去处。

二、项目内容

1. 观光游览:包括乡村自然风光、农田景观、古建筑等。

2. 民俗体验:组织游客参与农耕、手工艺品制作、传统节庆等民俗活动。

3. 休闲度假:提供农家乐、民宿等住宿设施,以及垂钓、烧烤、露营等休闲项目。

三、市场分析

1. 目标客群:主要面向城市居民、家庭亲子游、学生研学游等。

2. 竞争优势:本项目依托独特的乡村资源,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项目,与周边城市景点形成差异化竞争。

3. 市场前景:随着乡村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本项目有望吸引更多游客,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营销策略

1. 品牌建设:通过统一的视觉识别系统、宣传口号等,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形象。

乡村旅游项目策划方案范文 第15篇

一、背景描述:

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乡村为背景,对农村文化、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进行开发和利用的旅游形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乡村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乡村旅游也成为热门的旅游选择。因此,设计一套乡村旅游规划方案对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划目标:

1. 保护和利用乡村自然资源,提升乡村景观的品质;

2. 挖掘和弘扬乡村文化,增加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3. 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乡村旅游,推动乡村经济增长;

4. 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拓宽农民收入来源。

三、规划内容:

1. 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

- 制定乡村环境保护政策,保护乡村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 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评估和开发,规划乡村旅游线路和景点;

- 建设生态园区和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

2. 乡村文化挖掘与传承

- 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弘扬乡村文化;

- 建设农民培训中心,开展传统手工艺品培训课程;

- 保护乡村历史建筑,修复和利用传统村落。

3. 旅游设施建设与提升

- 建设乡村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提供游客接待和导游服务;

- 建设乡村民宿和农家乐,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

乡村旅游项目策划方案范文 第16篇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以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为根本,以环境改善为基础,以景点景区为依托,以发展乡村旅游为重点,以增加农民就业、提高收入为目标,创新工作体制机制,集中力量解决贫困村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支持重点景区和乡村旅游发展,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二)基本原则

中央统筹、地方负责。按照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县(市、区、旗)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中央各相关部门负责制定乡村旅游扶贫总体方案,明确工作部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筹负责本区域内重点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整合省内资源予以支持。各县(市、区、旗)政府要组织实施好扶贫项目,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总体方案要求,结合各自职能,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重点贫困村倾斜,形成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合力。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从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中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行政村,作为美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精准施力,因地制宜,确保扶贫取得实效。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扶持约20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到2020年,扶持约60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力争每个重点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每年通过乡村旅游,直接拉动1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间接拉动5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重点村旅游接待条件。各地要加大对重点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改善重点村道路、步行道、停车场、厕所、供水供电、应急救援、游客信息等服务设施。各有关部门在安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搬迁、游牧民定居、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和传统村落及民居保护等项目建设时,要向重点村倾斜,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增强乡村旅游发展能力。

(三)发挥精品景区辐射作用,带动重点村脱贫致富。各地要全面系统梳理贫困县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旅游资源,综合考虑资源品质、区域交通情况、邻近地区贫困人口规模,规划建设一批知名度高的精品景区。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资源和产品整合,逐步形成旅游线(区)整体开发态势。要强化当地居民参与,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居民参与旅游业发展,更好发挥辐射作用,带动重点村农民就业致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四)加强重点村旅游宣传推广,提高旅游市场竞争力。各地要制定实施重点村旅游市场宣传推广方案,加大财政投入,通过微信、微博、微电影、旅游节庆和媒体专栏专题等多种方式,提升重点村乡村旅游的市场影响力。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发展智慧乡村游,提高乡村旅游在线营销能力。各地旅游部门在邀请国内旅游媒体和旅行商赴当地开展采风时,要将重点村的推介纳入其中。

乡村旅游项目策划方案范文 第17篇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正逐渐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本项目旨在依托乡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打造一处集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为游客提供一个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场所,同时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一、项目策划

1. 乡村资源分析

对乡村的自然资源(如山水、田园、植被等)和人文资源(如民俗、传统手工艺、历史遗迹等)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独特性和价值,为项目定位提供依据。

2. 项目定位

结合乡村资源分析,将本项目定位为“田园生态、文化体验”型乡村旅游,以乡村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体验为核心,打造一处兼具休闲观光和文化交流的乡村旅游胜地。

3. 功能区划

根据项目定位,将乡村旅游区划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区:

(1)田园观光区:设置农田、果园、花海等景观,供游客欣赏田园风光,体验农耕文化。

(2)文化体验区:设置传统手工艺展示、民俗表演、历史遗迹参观等项目,让游客深入了解乡村文化。

(3)休闲度假区:建设农家乐、民宿等住宿设施,提供餐饮服务,满足游客的休闲度假需求。

(4)亲子活动区:设置亲子农场、儿童游乐设施等,为家庭游客提供亲子互动的场所。

4. 产品设计

(1)乡村旅游线路:设计多条不同主题的乡村旅游线路,如“田园风光游”、“文化体验游”、“亲子互动游”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特色农产品:推广乡村特色农产品,如有机蔬菜、水果、手工艺品等,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购买到地道的乡村特产。

(3)节庆活动:结合乡村传统文化和时令节气,举办各类节庆活动,如农民丰收节、民俗文化节等,吸引游客参与。

二、项目实施

1. 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乡村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确保游客能够便捷地到达并享受舒适的旅游体验。

2. 宣传推广

乡村旅游项目策划方案范文 第18篇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旅游形式,有助于挖掘乡村特色,推动农村发展。为了制定一份有效的乡村旅游规划方案,以下是一个范文供参考:

一、项目背景:

针对县级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的需求,本规划旨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二、规划目标:

1. 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提供农村体验活动;

2. 优化农村基础设施,提升旅游环境;

3. 加强宣传推广,吸引更多游客;

4. 支持农民就业和创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三、规划内容:

1. 挖掘乡村特色:通过调查研究,确定本地区的乡村特色,如风景、传统文化等,建立乡村旅游品牌形象。

2. 发展农家乐:组织农民学习经营管理技能,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他们开设农家乐,提供民宿、农耕体验等农村活动。

3. 优化基础设施:加强农村道路、排水系统、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和生活环境。

4. 完善旅游服务:培训农民和乡村旅游从业者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提供旅游咨询、导游服务等,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乡村旅游项目策划方案范文 第19篇

一、方案概述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的设计旨在挖掘和利用乡村地区的自然、人文和历史资源,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本方案针对某乡村地区进行规划设计,旨在提升该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二、规划目标

1. 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保护本地区的山水自然景观,开展生态游览项目,提供游客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

2. 弘扬和传承乡土文化:挖掘和展示本地区的乡土文化,开展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增强游客的文化认同感。

3. 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4. 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

三、规划内容

1.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对本地区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等旅游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制定合理的开发和保护方案。

2.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根据本地区的特色和优势资源,开发适合乡村旅游的产品和项目,如农家乐、民宿、采摘等。

3. 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进出乡村地区的交通条件,完善道路、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游客的出行便利度和体验感。

4. 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培训和发展当地居民从事旅游服务工作,提供优质的导游、接待、餐饮等服务,提升游客体验。

乡村旅游项目策划方案范文 第20篇

乡村旅游本质特征的认识

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始于一群贵族到乡村度假,品尝野味,乘坐独木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他们重识了自然,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后来,各国相继有了乡村旅游。至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乡村旅游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2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

开发农业旅游资源,主要是对农事活动、农村部落、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农业收获物等农村事物进行开发。分析各省的发展农业旅游的条件,包括发展农业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和客源优势等,为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有多重意义。

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乡村旅游市场特点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

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

乡村旅游需求趋势

单说国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仍表现出明显的需求层次初级阶段的特征,尚停留在观光——休闲娱乐阶段,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产品粗糙,经营粗放。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多极化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总体来看,当前乡村旅游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游客对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多功能、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

就旅游产品而言,乡村旅游是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是系列产品的集合,是一个产品集,它所提供给游客的旅游产品,可以是复合型的,可以是单功能型的,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者。也就是说,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乡村旅游产品都会有一定的需求,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面对的是整体的旅游消费市场,应根据个性化需求分层次进行开发和建设。

乡村旅游产品的规划与设计:以案例研究为主

有的专家,如王仰麟、祁黄雄,借鉴区域旅游规划的一般流程,结合农业开发实践,对区域观光农业规划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即在对市场、区位、自然、社会经济、农业基础、旅游发展基础等开发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确立了规划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行总体布局和功能区分,并对观光农园进行了CI形象设计。

而章锦河等专家分析了安徽黑多县宏村古村的情况后,提出了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理念,并就主题口号、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了方案设计,另有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就西双版纳胶园农场度假区、南京汤泉农业科技师范园、昆明市呈贡县观光农业、广州市郊满山农庄进行了旅游规划的案例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内容。但这些案例研究的缺点是: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和一般的归纳总结水平上,缺乏理论的抽象,研究方法也比较简单。

3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存在的问题

发展策略是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另一热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目前观光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观光功能、区位功能设计简单、重复,缺乏特色;农业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农村人口过多,客源市场有限;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观光农业园土地使用的非农化倾向突出等。对此,我们既要坚持持续发展,又要根据现实分阶段发展;既进行生态消费,又要注意生态保护;既要促进农业用地的合理流转,又要保证农业土地的正确使用方向等相应的对策和主张。

相应的对策

如以旅游城市为客源市场的乡村旅游开发,我们可以提出面向回城知青、城市离退休职工、周末工薪阶层、城市学生和自城市输出的外国游客等几个富有潜力的市场,开发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旅游的策略。

就像前面所谈到的,可以把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相融”作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来讲。

都市文化属于先进文化,其对传统文化的吸附与冲击可想而知,旧难敌新,现代文化的魅力难以抗拒也不应抗拒,要发展就得接受新事物,乡村旅游也不例外。乡村旅游从业者应有超越农耕文化社会阶段的现代意识,既是农耕文化“戏中人”,又是农耕文化这场戏的“导演”,清醒地抉择两种文化的精华,使其有主宾、分主次地熔铸与乡村旅游大地上。当然,要搞好乡村旅游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其前景还是广阔的。它投资少,风险小,是一项创意到位即可“点石成金”的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乡村旅游项目策划方案范文(优选20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