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音乐教育学论文范文3000字(必备17篇)

音乐教育学论文范文3000字(必备17篇)

火火范文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音乐教育学论文范文3000字(必备17篇)

微信扫码分享

音乐教育学论文范文3000字 第1篇

音乐课一般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课,因为他们感觉上音乐课比较轻松,只要唱唱歌就可以了,不像语数英一样有复杂的知识,需要读读写写,上课要求还非常严格,因此对小学生而言,音乐课就像一节放松课,可以玩的课一样,课堂纪律也相对涣散。可是音乐课真的如此简单吗?当然不是。

音乐课程目标中要求,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由此看来,上好一节音乐课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因此,我针对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因此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我仅对自己在和孩子们一起学习音阶这个教学内容中,所经历到的感受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发现问题

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我先带着学生认识了一下音阶,但小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音高概念,唱音阶就像在读音阶一样,感觉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不高,课堂气氛显得非常沉闷,有一些学生开始做小动作,交头接耳,课堂秩序有些乱,而毫无经验的我只能采用大吼大叫的方式来维持课堂秩序,最终导致这节课乱糟糟的。

二、分析问题

回去我先向老教师请教了一下,我发现音乐课都普遍存在这个特点,学生上课懒散,对音乐课不够重视,有时老师想讲点乐理知识,但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课堂秩序比较乱,所以干脆放音乐,听歌唱歌,再听再唱,这样学生的嘴闲不住,课堂秩序就好点,但是这样就无法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更别说开发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体验音乐的美感。于是我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我的教学方法反思了一下,我发现如果换我坐在那里,去唱那些很抽象很单调的音符,我也不愿唱,那该怎么办?

三、解决问题

下节课我把这个视频带到了课堂上,孩子们看到视频,都迫不及待的模仿起来,小嘴也跟着嘟囔着,每做完一遍都高兴的说再来一遍,班里的每个孩子都跟着视频做的不亦乐乎,我也情不自禁地在一遍跟着手舞足蹈的边唱边做。看到他们开心的笑容,自己心里也美滋滋的,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但是看完视频再去看黑板上的音阶,还是显得单调抽象,有些孩子的眼神又开始游离

了,有的还沉浸在刚才《音阶歌》的快乐中,注意力完全不在黑板上的音阶上。我又开始感到无奈何无助了,怎么办呢?怎样才能让音阶在黑板上也变得生动形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

我突然想起以前一位音乐教师把音阶比喻成“楼梯”,于是我立马在黑板上画上一层层的阶梯,孩子们好奇的抬起了头,问我这是什么?我看着孩子们好奇的眼睛,心想终于引起他们的注意了,甭提多高兴了。我趁势说:这就是音乐的阶梯,同学们想跟我一起攀登吗?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说:想!那让我们一起唱着每层阶梯的上的名字,一起慢慢的轻轻的去攀登吧。这样演唱起来,孩子们就感兴趣多了,都在认真的“攀登”,并且演唱的音高也比较贴近,于是孩子们在我比喻的“上楼梯”“下楼梯”中将音阶唱了好多遍。这个过程中,我还请孩子们伸出自己的小手,让小手也跟着我们的声音爬楼梯,下楼梯,每个孩子都在高兴的伸着小手边划着边演唱着音阶。

四、再出问题

可是问题又来了,我以为这样演唱音阶后,孩子们就能熟练掌握每个音阶的唱名,没想到孩子能顺着唱下来,可是我随便挑出一个音来提问唱名,全班没几个同学能回答上来。看来学生只是形成思维定势,不是真正知道每个音阶的唱名,那怎样才能分别每个音的唱名呢?

五、解决问题

我想孩子们可能不够熟练,所以需要按顺序才能唱出音阶的唱名,于是我又想了个循序渐进的办法,采用“跳楼梯”唱音程的小游戏,分别按二度、三度音程去演唱音阶,也就是隔一个跳一下,看谁跳的准,这个小游戏又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每个孩子都怕不小心“摔着”,都在集中注意力去“跳”,生怕跳错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几乎能准确唱出每个音阶的唱名,为了巩固音阶唱名,我又采用“开火车说唱名”的小游戏,让每个学生按座次顺序依次说出老师随意指出的音符,最后比一比哪组同学说对的多,那这组同学集体奖励一枚小印章。这个游戏既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也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感受到集体活动的快乐。

六、又出问题

现在全班同学基本都能随意唱出音阶的唱名,有点得意的我想给孩子们增加点难度,既然唱名都熟悉了,那我随意出示一首简单歌曲的简谱,让他们自己来唱,没想到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有些孩子只能唱出前几个音符,后面的就反应不过来了,有些孩子一看一片数字,干脆连头都不抬了,看到这种局面,一种挫败感油然而生,该怎么办?脑子里一片空白!

七、分析问题

我仔细想了想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呢,为什么单独的唱名会唱,放到简谱里怎么就不认识了呢。我回想起以前自己刚学音乐的时候,也是音阶的唱名都知道了,但是放到简谱里也是一时反应不过来,因为需要想唱名,还得注意音高、节奏等,显得手忙脚乱,唱的也是一团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过才逐渐学会的。成人如此,更何况低年级的小学生呢!那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学生尽快熟练简谱、音高呢?

八、解决问题

思前顾后,我打算还是从音阶入手,画好“楼梯式”的音阶,从按音程方式提问唱名,到随意挑选提问唱名,再到按照一首歌曲简谱音符出现的顺序来提问唱名,这样一首歌曲就被“简单”的唱完了,像《两只老虎》、《小星星》这样简

单的歌谱,等一唱完,学生就知道它是哪首歌曲了。每当一首简单的儿歌被孩子们随意的唱出来,他们就特别高兴,特别有成就感。但是稍微复杂点的节奏的歌曲被这样唱出来,旋律感就不强了。于是我有节奏的去指唱名,让学生按照我的节奏去唱,学生既感兴趣又使旋律有了节奏感,这样一来,孩子们基本掌握了几首简单儿歌的歌谱,最重要的是赋予学生识谱的信心,让他们感觉识谱不再是件枯燥无味的难以胜任的一件事情,可以从识谱中找到乐趣,找到信心,找到成就感。

总之,音乐教育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到教学始终,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的、很好的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真正做到“培养人”的目标,教师应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音乐教育,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课,让音乐课真正地“趣”起来。

音乐教育学论文范文3000字 第2篇

摘要:现阶段,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国家层面也加大了对教育教学领域的政策引导、制 度建设以及资金投入力度,旨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育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在这一背景之下,素质教育的理念以及模式的应用价值得到了愈来愈多主体的实践与认可,集中凸显在艺术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我国初中音乐的教学实况,探讨了提升广大学生参与度与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艺术教育多元化;初中音乐;现存问题;教学优化策略

初中是学生身体成长与思想完善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其鉴赏能力与艺术素养提升的重要阶段。而这一时期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广大学生自身素养的提升以及今后的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着各所初中的艺术育人价值。特别是基于素质教育的时代大背景,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价值日益凸显出来,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基于此,探究艺术教育多元化背景下提升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科学性的具体策略,有着较高的现实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初中音乐教学工作育人价值探析

新课改教育大背景下推出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明确了音乐教育的含义、特点、属性以及开展价值,即初中音乐是初中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必修模块,也是大部分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技能。但是基于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学生发展需求,有关主体应当牢牢把握新课改中对音乐模块的具体规定以及细节要求,积极探索一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道路,实现对学生音乐素养以及歌唱技能的有效培育。而要想全面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科学性、有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激发每一位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使其以饱满的热情与积极的姿态来完成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最终实现自身音乐素养、歌唱技能以及鉴赏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本文理论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初中音乐教学工作开展策略探究

(一)合理整合音乐鉴赏教学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初中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选择往往凸显出主观性的显著特征,即其在学习过程中十分关注自身的兴趣爱好,且可以在自身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与全面的学习。而音乐鉴赏作为歌唱学习的基础所在,其开展深刻影响着学生对于这一课程的认知与参与。基于此,教师应当勇于打破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牢牢把握初中这一年龄段学生的音乐基础、认知水平、学习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要素,积极探索一条同学生们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相契合的音乐鉴赏教学道路,从而引导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步具备较高的音乐感知能力、鉴赏意识以及理解能力,为其歌唱技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要想在中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借助于学生最感兴趣的流行音乐。无论是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功夫》,还是颇具民族特色的《前门情思大碗茶》,亦或是京腔说唱与现代说唱相结合的音乐曲目,都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到浓郁的音乐渲染力与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在自身较为推崇的流行音乐中感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实现自身音乐鉴赏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单项灌输式理论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往往扮演着主导者、控制者的角色,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理论传输,缺乏更加主动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很难获得自身创新创造能力以及实践探索能力的全面提升。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积极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桎梏,在充分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积极性的基础上,全面彰显其主体地位。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学生讲堂活动,即让同学们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资料的收集活动,并且完成对某一曲目创作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情感引导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课堂参与度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获得更加全面的音乐知识[2]。另一方面,在实际教授学生歌唱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台上走到台下,与同学们融为一体,及时了解不同学生参与教学的状况,并且妥善解决其在学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大程度上发掘不同学生音乐学习的潜力。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契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兴趣爱好,教师可以借助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教学活动,无论是班级内部的主题合唱比赛,还是基础性的乐理知识竞赛,亦或是独具艺术魅力的音乐剧表演,都可以引导学生们逐步具备较高的的专业素养与鉴赏能力,助力其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三)积极应用鼓励评价模式

初中生所在的年龄,往往十分渴望获得外界的关注与鼓励,而教学评价作为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开展要求教师应当以肯定、鼓励为主,全面提升同学们参与音乐学习的自信心。无论是课堂上的教学工作,亦或是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兴趣活动,都要求教师全面跟进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发展趋势,深入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与鼓励[3]。例如,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每一位学生以充分的展现自我的机会,无论是歌曲的学唱示范,还是一些理论性问题的回答,亦或是一些小组任务的开展,教师都应给予学生以充分的鼓励与认可。除此之外,在开展学生课程评价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融合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以及教师评价这三种方式,全方位、多层次的考量不同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课堂表现以及学习状况,从而使同学们可以直观、明确的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所在,更有针对性的发展与完善自我。

(四)全面优化创新教学方法

音乐教育学论文范文3000字 第3篇

二、运用现代音乐对于有声乐谱教学进一步探讨

三、小学数字化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

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优化教学,为音乐教育搭建了合作学习的平台。传统的音乐教育只对学生的听觉具有一定的冲击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上较为单一,以被普遍使用的教学工具钢琴、电子琴或者是录音机等作为辅助工具。信息多媒体技术被引入到中小学音乐教育当中,使虚幻的音乐形象通过动态的画面、声音及文字合成为一体,给学生以新的感受。以识谱教学为例,采用打谱软件操作,可以将音乐的乐谱识别与音乐之间形成对应的关系。教师通过这样的有声教学的方式,会对学生以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并全身心地融入音乐当中。

四、结语

音乐教育学论文范文3000字 第4篇

(1)学前教育专业尚未对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给予充分的重视。

(2)学生自身音乐素养较低。

目前,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迈出初中校门就进入这一专业的,这就意味着本专业的学生自身并不具备相应的音乐知识底蕴,文化课考试的达标并不意味着学生具备艺术素养,进而也就造成了该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偏低的现状。在此背景下,很多本专业的学生对于自身的专业并不感兴趣,在初中教育阶段所接触到的关于音乐专业方面的知识有限。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要想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3)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当前,在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下,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而才能满足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要求。但是,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出现偏离,过于注重学生的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前音乐教育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学前教育专业依旧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而制约了学生主观积极性的发挥,同时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也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压抑了音乐本身之美,无法实现对学生情感的陶冶,教学质量与效率显然无法得到提高。

(4)教材内容不合理。

当前,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教材的选择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很多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轨,教材内容过于陈旧,很多核心理论都没有与时俱进的实现创新,进而也就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该专业学生能力的实际需求。也正是因为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内容的脱轨,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果教材内容不更新,教师的素质再高、使用的教学方法再先进也无法充分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2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途径

(1)要在思想上重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要想实现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就需要高校和相关教育者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对培养这一素养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在教育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自身对于本专业的认识与重视。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教育讲座,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认识到当前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形势,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幼儿音乐教师,就需要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与此同时,学校可以组织该专业的师生参加各种形式的音乐会,进而使学生对音乐本身感兴趣,愿意投入到音乐教育事业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这一专业的稳健发展。

(2)学前教育专业要实现创新式的招生形式。

针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生源质量偏低的现状,中职院校应该在现有文化课考试招生方式的基础上,融入艺术考试的内容。只有学生本身具备这样的基础,才能在继续深造学习的过程中,带着兴趣与本身的素养实现自我的提升,进而也能够降低该专业教育的难度。针对幼儿音乐教育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在招生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借鉴艺术学院招生的方式,实现对学生本身音乐素养与艺术细胞的考察,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地在这一专业的学习中得到成长与提升。

(3)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方法。

明确教学目标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实现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与需求,结合当前幼儿音乐教育事业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确保所培养出的学生符合该教育事业的需求,进而实现自身培养人才的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学前教育专业要针对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具体需求,实现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将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塑造出音乐教育所需的课堂范围,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4)科学且合理的选择教材。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要想实现培养学生音乐素养这一教育目标,就需要确保所选择教材的合理性,要符合自身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教学课程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要确保教材的理论内容与时俱进,具有新时代的观点,这样才能确保理论的学习能够应用于未来的实践中,学以致用才是最终的目的。与此同时,由于中职院校学生的音乐理论基础本身就参差不齐。因此,教材理论知识的教学需要将培养学生音乐素养这一内容有机结合,并实现因材施教。此外,教材内容应尽量的多元化,进而将有效的理论知识尽量传授给学生,这样能够在弥补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薄弱这一现状的基础上,确保能够更好地适应为了幼儿音乐教师这一岗位。

(5)强化实践,以实现与理论的相结合。

只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中职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充分的运用于社会实践中,进而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与此同时,对于学前教育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讲,强化实践还能够更好地适应幼儿音乐教育的环境,进而从实践中提高理论的掌握,并根据自身在实践中所存在的不足来完善自己,经过反复的实践与磨炼,能够在提高学生对这一专业兴趣的同时,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3总结

音乐教育学论文范文3000字 第5篇

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可以以国外的经典音乐为例进行教育,让学生领略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音乐水平,并引导学生挖掘其蕴含的意象。利用国外的经典音乐进行教育,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教育素材,也降低了我们教育的难度,更重要的是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在具体的实施中,可首先介绍一下音乐的创作背景,然后再进行具体的演奏教育,并在演奏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音乐曲调、节奏来挖掘音乐所要表达的意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可鼓励学生独自进行音乐的演奏练习,然后学生在演奏中自己总结音乐的创作背景、表达的意象,继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学生的理解力上升了,对音乐的感情脉络将把握得更加准确,其演奏的音乐也就越容易感染他人。不过,最开始的曲目不应过难,因为过难的曲子既谈不好,也没有精力展开联想,要采用循环渐进的教育手段。

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不竭动力。提升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提升学习兴趣的关键。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由被动学习、吸纳式学习向主动学习、探索式学习转变。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自制力、认识水平有限,如果在音乐教育中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那么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会很快散失,而课堂的设置是音乐教育的重点,所以课堂的设置要注重趣味性的提升。在音乐教育的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轻松愉快、互动性强的音乐进行教育,吸引大多数学生参与进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老师可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即兴改编,把学生熟悉、感兴趣动作和音乐融入到音乐教育中,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育活动的热情,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运用音乐教育能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避免单纯经典教育案例带来的枯燥感。

三、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音乐教育学论文范文3000字 第6篇

一、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

(一)对传统演奏技法的继承和创新

当前我国的古筝弹奏技法虽然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但传统弹奏技法依然居于重要地位。在古筝演奏中,运用较多的仍然是点、揉、吟、颤等传统的演奏技巧,这些传统技巧凝聚了古筝弹奏技巧的精髓,在古筝弹奏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另一方面,传统技法又具有较大的地域性特征,这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多元化音乐艺术需求。因此,古筝演奏技巧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以改革创新,当前古筝演奏在规范基本演奏手型和姿势的基础上,又着重发展了左手演奏技法,使得古筝弹奏更加灵活多变。

(二)借鉴吸收其他乐器的演奏技法

古筝演奏技法的产生和发展都是遵循乐器自身特点和音乐发展规律的,在此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其他音乐元素加以融合,促使古筝演奏更有包容性和丰富性。古筝演奏对其他乐器的吸收一方面表现在对民族乐器技巧的借鉴上。例如吸收利用琵琶的扫弦法以及木鱼的敲击技巧等。另一方面是融合运用西方乐器演奏技巧,例如利用除了中指、食指和大拇指以外的其他手指参与演奏,同时,充分发挥左手在演奏中的功用。

(三)演奏技法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当前的古筝弹奏技法除了继承和创新传统的演奏技巧,还吸收融入其他乐器演奏技巧,同时,还在此基础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传统的点、揉、颤、吟等技巧的基础上,还形成了轮指、摇指、点指和转换音列等技巧,使古筝演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古筝演奏技巧在继承民族性特征的基础上,更加符合当前音乐艺术国际化的时代特点。

二、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古筝教育作为古筝艺术的基础与动力,既为古筝演奏提供动力源泉,又跟随着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因此,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必将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和体现,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古筝弹奏技法的创新要求教师在进行古筝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古筝的乐器特征和发展概况。掌握定弦、左右手手势、音位、基本手指指法等基础理论和技巧,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实践训练。在训练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在弹奏时左右手指法的姿势和步骤是否正确。并且事先为学生讲解各指法较常见的弹奏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和改正措施。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指法和手势,从而确保弹奏的音色和速度效果。其次,在古筝音乐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不断训练和调整,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让学生通过对音节快慢、强弱、粗细的把握,充分展现不同曲调的情感和意境。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古筝训练时,应当针对“复习曲目”和“新学曲目”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训练计划。针对“新学曲目”要引导学生放慢速度,即便是节奏较快的曲目,也要从慢练开始。此外,针对那些难度较大、技巧手法比较复杂的曲目或片段,要分章节、分阶段逐层练习,在各章节熟练之后再融合练习,逐个击破训练的重难点。在学习新曲目的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安排学生有计划的复习已学过的曲目,做到温故知新。并且指引学生根据已熟悉的曲目总结弹奏技巧和规律,并根据新曲目类型加以实践检验。此外,古筝教学与其他音乐教学一样,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师在古筝教学中,除了要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还应要求学生加强弹奏训练,通过举办各种晚会、艺术节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通过演奏实践,不断总结和思考,形成听觉与感觉的沟通交流,逐渐完善自己的音乐认知标准。

音乐教育学论文范文3000字 第7篇

通过实践证明,不同的乐曲、速度、节奏可以引发人们不同的情绪,促使人们产生不同的情感变化和身体机能的反应。例如,轻缓的乐曲通常具有舒缓情绪、平复心态的作用,相对欢快的乐曲可以起到振奋人心的作用,因而,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可以对学生的心理起到一定的辅导和促进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音乐类型,建立不同的音乐艺术形象,不断启发学生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情操,进而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使得他们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不仅是新世纪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心理健康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形式

(1)创设阳光课堂。

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将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定位,要选择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模式,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音乐课堂与其他的教学课堂不同,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动态效果,因而,教师要尽量将关爱带入音乐课堂,将对生活的希望和热爱带入课堂,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使学生在体验音乐的乐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在情感和尊严上得到极大的满足。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自身的音乐基础,合理创设情境,对于那些已经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避免直接的、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加重学生自卑或者厌烦情绪,给学生的心理恢复造成更大的困扰。音乐教师要积极学习心理学知识,或者与心理学教师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2)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重视教学的结果,教学的过程和方式往往被忽略,在新课改的教育要求下,学校和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增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音乐教学作为一门内容丰富、教学层次多样化的课程,不仅要遵循教学的一般原则和要求,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心理健康教育。音乐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歌声和舞蹈中释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需求,音乐教师要加强对这些细节的观察和分析,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比如可以组织合唱比赛,《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可以引导学生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逐渐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懂得维护集体的荣誉。在比如,音乐教师还可以设置舞蹈大赛,在《军中姐妹》这个舞蹈中,学生可以模仿军人进行出操、训练等表演,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国家军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还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个人意志力,促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

(3)陶冶学生情操。

音乐是一门感性最为强烈的艺术,不论是自己聆听音乐,还是进行唱歌、跳舞、弹琴等活动,都能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从学生追求和喜欢流行音乐这一方面就能看出音乐的独特魅力。利用音乐这一独特的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其中,可以胜过传统教育中的无数说教理论,不仅可以避免直接的心理辅导和治疗,还能使学生欣然接受。音乐可以说是人们心灵的良药,对于人们心理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在心理理疗方面,利用音乐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例如,在音乐教学中,器乐的教学也是音乐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竖笛表演《深深的海洋》这一乐曲,由于这一曲子要求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相互倾听,及时有效地调整发音,最后达到演奏的和谐和统一,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演奏中找寻心灵的归属地,升华自己的情感,还能陶冶整个团队的情操,培养集体荣誉感。

(4)延伸教学内容。

学生在产生心理障碍和困惑时,单靠心理教师传授的心理学知识,往往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还需要音乐教师的配合,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音乐鉴赏课堂上,可以将一些音乐家的生平故事介绍给学生,如贝多芬、海顿等,可以让学生了解他们的音乐创造史和人生历程,从音乐家的艰辛历程中,感悟到人生成功的不易,促使学生的自己的生活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习音乐家们的创造精神,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敢于直面自己的人生,正确对待责任、情感和挫折,进而培养自己积极健康的心理。

3总结

音乐教育学论文范文3000字 第8篇

【关键词】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音乐教育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过程中汇集成的一种能够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传统文化也是民族文化发展的不竭源泉。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其独特性与潜在价值,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学校的音乐教育。

一、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

(一)民族音乐文化的定义

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长期的音乐实践过程中,经过不断总结而逐渐积淀下来的各种音乐元素,包括乐律、乐器、乐谱、乐理、调式、节拍以及该民族的习惯、观念、语言、气质、风格等的集中反映。

(二)民族音乐文化的特征

1.民族文化能够体现爱国主义精神。民族音乐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与精神食粮。民族音乐是社会思想与艺术高度发展的历史积淀,民族音乐可以使人们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前途联系在一起,能够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自尊心等,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美德。

2.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包容性。民族音乐文化所蕴含的文化的情结,其涵盖的情感和精神也是这个民族的灵魂、思想与智慧,民族音乐文化是最优美、最富有人性内涵、最富有生活气息和民个性形象集合体,充分的把民族本质以最完美的音乐形式表现出来。

(三)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方式

1.传统音乐的传播方式划分为无意识传播与有意识传播。其中无意识传播是民族音乐传播的最主要方式,是指民歌、民间歌舞、民间乐曲、戏剧声腔、曲艺音乐等,通过民歌手、民间乐手、民间艺人等民间音乐家的演唱演奏的方式流传下来的。无意识传播主要是传播者出于自娱自乐、谋求生计的目的,是一种无序的、顺其自然的状态,无意识传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这种方式也是最普遍的。有意识传播主要是指师傅传授徒弟技艺,例如少数俗字谱和工尺谱刊行流传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针对性。

2.现代民族音乐传播更注重有意识的传播,主要是以学校为载体,通过音乐教育的方式向青少年一代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已经成为有意识传播的重要途径。例如运用民间曲调与现代作曲手法相结合编创的学堂歌曲在学校中广为传唱,还有的学校在音乐教育中,把传统音乐及现代作曲家的民族音乐作品编写进音乐教材中,这种有意识的音乐传播方式为现代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也为民族音乐走向世界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的融合

民族文化是国家、民族谋求生存、促进发展的基本国策,民族文化传承有着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在全面推行素质的时代背景下,民族文化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民族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融合了各种文化形式,涵盖了人们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不同的民族音乐能够直接反应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文化、风俗、语言、审美价值、审美观念,民族音乐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学校教育是一个国家、地区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程度的直接体现,学校教育包含多样的社会功能,因此,学校音乐教育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提供了途径,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时展赋予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使命。学校音乐教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逐渐成为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能够营造民族传统文化氛围,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也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

(二)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宝贵资源,民族音乐在学校教育中占主体的地位,既能够为学校音乐教育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又能够为学校音乐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经验。民族音乐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有益于构建新的学校音乐教育模式,有利于学校培养以开放心态吸纳人类一切优秀的多元音乐文化的高素质人才,其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三)学校的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是互为基础的关系,学校音乐教师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队伍,在学校音乐教育过程中应坚持“我为主、外来为辅”的原则,学校教育把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放在首位,树立华本土音乐的主体思想意识,正确看待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学校教育作为传承民族音乐文化重要基地,要对学生进行民族素质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教育,在传承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也要从世界各国音乐中吸取营养,要培养学生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让中国音乐教育立足于自身,更放眼世界。

三、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首先,学校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能够促进音乐教育的改革,打破传统音乐教育的局限性,能够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实现音乐课程的价值与教学目标,能够促进学校的美育和德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融入学校音乐教育中,有利于音乐课程资源的整合,拓展和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发展历史的了解,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乐曲的不同变化,能够让学生在不同的民族音乐中体验和感受民歌的不同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形式,学生在民族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一种美的体验更是精神的洗礼,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祖国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又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和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

其次,学校音乐教育中重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时展的必然趋势。21世纪是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日趋频繁。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尊重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才能获得文化在世界上生存的权利,因此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首先要树立起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坚定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基本立场,重视民族音乐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才能创造与时俱进的新民族音乐文化,才能促进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第三,民族音乐文化具有独特价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民族音乐传承能够为21世纪学校音乐教育体系构建打下坚实基础。1994年在音乐教育领域对音乐教育改革提出“文化意识、文化传承、文化发展以及文化策略”的改造建议,将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引进到学校音乐教育之中,将“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教育”这一理论指导学校音乐教育实践,构建“音乐理论体系和中国音乐教育体系”以推进民族音乐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四、学校音乐教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措施

民族音乐教育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对学生民族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的理解,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能够提高学生的民族素质,也能提升学校音乐教育的水平,进一步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一)营造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客观环境

1.社会环境

社会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大环境,国家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家、政府制定的相关文化政策是民族音乐文化生存的精神土壤。因此,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制定和完善文化保护政策、法律法规等。例如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无形文化财宝”保护法等,以及加大对非物质文化保护资金投入,如筹资建立“中国无形文化财宝博物馆”等,而且政府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财宝”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营造一个有益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的社会环境。

2.校园环境

学校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学校要加强利于文化传承的校园环境建设,一方面,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要深刻认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树立现代的音乐教育观念,组织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音乐教育活动,以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同时学校要鼓励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教学科研活动,促使教师创新音乐教育的方式,更好的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为民族音乐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完善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体系

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创作方法、音乐观念、形态特征和表现形式,在美学、史学、形态学等方面已经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学校的音乐教学要摒弃以往的“中轻西重”、“ 技重论轻”的观念,形成涵盖中国传统的语言、美学、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理论体系,以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民族音乐教材的改革与课程结构优化

我国的民族音乐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涵盖的资源也十分丰富。而学校的音乐教材是教育实施的重要载体,教材的系统化、规范化与科学化程度直接决定音乐教育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因此,学校的民族音乐教材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把中国民族音乐理论成果直接转化成学校音乐教材。另一方面,依据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编写民族音乐教材,教材体系要依据“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原则,在教材内容上要体现出“经典性”、“文献性”。 民族音乐教材的改革与创新能够使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能力。学校在设置民族音乐的课程结构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民族音乐概论、民族音乐学基础、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乐理课、中国音乐风格课、中国音乐史、中国艺术美学课等课程,以完善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体系。

(四)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音乐教育学论文范文3000字 第9篇

摘要: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学中一项主要的教育课程,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不仅能够陶冶幼儿情操,增强幼儿对美的意识和理解,还能够激发和培养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幼儿的音乐教学中,认真的分析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引导幼儿理解、感受音乐的内容和情感,并获得音乐能力的发展,是使音乐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在本篇文章中,我从分析教材内容、发挥教育作用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等方面阐述了我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教师只有在音乐教学中认真分析、研究教材,以发展幼儿的音乐技能、培养幼儿良好品德为目标,用多种方法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促进幼儿在音乐活动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 音乐

音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有助于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提高他们的听觉能力及欣赏能力,陶冶情操,增强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同时还可以挖掘和发展幼儿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表现。

音乐是幼儿园教学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除了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我还将音乐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不仅提高了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而且对于我们一日生活中的各项工作都有所帮助。在这里,我就将我所积累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共同讨论一下。

一、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尽管幼儿天性喜欢音乐,但对这种兴趣爱好仍要注意培养,并给予发展。这不仅仅是为了在幼儿园生活的短短几年中,使幼儿能对音乐抱积极态度,而且要使这种兴趣得以巩固、保留,并成为终生的一种需要。 要想更好的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首先要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兴趣。如何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呢?

1、认识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大家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为幼儿播放进行曲时,他们马上会甩起臂膀,雄赳赳气昂昂的学起解放军齐步走来;当我们为他们播放欢快、激烈的乐曲时,他们马上会手舞足蹈,随音乐欢快的摆动身体――这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的:“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因此,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善于发现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时刻观察,并进行保护。

2、激发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

认识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后,就应该及时的激发和培养。首先要让幼儿更多的接触音乐,增强音乐对幼儿的感染力。为此,我将音乐贯穿渗透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例如,在用餐之前,我为幼儿 播放优美、抒情的轻音乐,让幼儿在安静、舒适的音乐中等待用餐;在开展角色游戏时,我们专门创设了一个“音乐台”,里边有各种乐器和演出用的道具,幼儿可以随自己喜欢的音乐自由的演奏和舞蹈;在幼儿午睡时,我为他们播放催眠曲,让他们更快的进入梦乡――另外,我还经常组织幼儿玩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充分调动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二、对幼儿进行合理的教学

幼儿园的音乐教材,无论是歌曲、舞蹈,还是音乐欣赏、律动,都韵含着一定的教育内容。每当我们拿过来一节课,分析教材内容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只有把教材分析透彻,才能更好的设计教学活动,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

1、情感教育

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有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目的是为了抒发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所以,我们在演绎音乐作品时,就应该把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充分的表现出来。

2、品德教育

幼儿园音乐教材中的品德教育,使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让幼儿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理解其教育内涵,是达到音乐教育目标的根本问题。

例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讲述了小乌鸦长大以后不忘妈妈的养育之恩,叼来虫子为妈妈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班有好多孩子都缺乏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对自己的父母没有礼貌。稍有不顺心意的是就大喊大闹。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上课时,着重向幼儿进行了这方面的教育。“连小乌鸦都知道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爱护妈妈,照顾妈妈,拿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这个问题在幼儿之间展开了讨论,使幼儿充分认识到了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情感体验中激发了幼儿尊重他人的行为。

3、音乐技能的培养

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首要一点就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技能的培养。通过启发引导幼儿积极参加音乐艺术活动,在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美的感受中,培养幼儿对音乐艺术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幼儿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发展幼儿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通过教学,教给幼儿歌唱、韵律活动、音乐欣赏、乐器演奏等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培养训练幼儿的音高感、节奏感、音乐感、力度感和曲式感等基本的音乐素质。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表达力及创造力等方面的音乐能力,促进了幼儿音乐素质水平的提高。

通过启发引导幼儿参加音乐艺术活动,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促进幼儿身体、语言、认知、意志、情感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节成功的音乐课,除了好的教学设计和幼儿的良好配合以外,教师的主导因素至关重要。一节课能否上好,能否达到教育目标,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表现是分不开的。

在教学中,模仿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手段。所以,教师的示范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也是幼儿能否正确掌握教学内容的关键。如:教唱歌时,教师准确、清楚的范唱对幼儿正确学习歌曲、掌握歌曲内容、了解歌曲节奏有很大帮助。特别是教授新课时的示范,会给幼儿留下完整、深刻的印象。

总之,教师只有在音乐教学中认真分析、研究教材,以发展幼儿的音乐技能、培养幼儿良好品德为目标,用多种方法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促进幼儿在音乐活动得到全面的发展。

音乐教育学论文范文3000字 第10篇

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其结构是高校师资调整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统计结果(表1)来看,吉林省高校的音乐教师整体质量较高,但各项指标比例差距明显。7所样本院校中,执教“音乐教育学”课程的女教师居多,占71.42%,男教师占28.57%;教师的年龄分布表现为:以青年教师为主,30-39岁年龄段的教师占71.42%,40-49岁年龄段的教师占28.57%;教师的教龄低段化明显,1-5年教龄的教师占42.86%,6-10年和11-20年教龄的教师均占28.57%;教师的学位多为硕士,占85.71%,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14.29%;教师的职称层次以讲师为主,占71.42%,助教和副教授分别占14.29%和14.29%;所有教师为专职“音乐教育学”教师,没有兼职教师,但却有50%的教师兼任管弦乐课程,25%的教师兼任教史论,25%的教师兼任教视唱练耳。由此可见,各项指标都有集中点,吉林省高校音乐教育师资建设应朝多样化方向发展。

二、课程设置方面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行与音乐教育的发展,新音乐课程标准应时而出,对音乐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一直将课程改革作为音乐教育改革的突破点。从课程名称调查结果可知,吉林省各高校开设的“音乐教育学”类课程不尽相同。但从名称分析,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学”类课程内容多具有理论与实践并存的特点,这也显示出吉林省音乐教育学科发展逐渐趋于理性、成熟。课程数量。在所调查吉林省高校中开设1门“音乐教育学”类课程的院校有3所,占调查总数的42.86%,这类院校多分布在综合类高校或者音乐艺术学院;开设3门课程的院校有1所,占14.29%;开设4门课程的院校有1所,占14.29%;开设5门及以上课程的院校有2所,占28.57%,分别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和省级重点师范。课程学分数量。学分的数量能够反映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教育部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对必修课《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的学分规定为6学分。样本校中只有2所高校的音乐教育学类课程达到或超出6学分,其他高校均不足6学分,最低的高校仅对这门课程分配2学分。由此可见,各高校应切实提高音乐教育学课程学分比例,提升学生基础知识素养。实践课程。样本高校对音乐教育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各不相同。在所调查的7所高校中,有5所并未开设“微格教学”课程,有4所在教育实践课程中缺少“教育见习”的环节。在教育实习过程中,高校均要求实习作业反馈,但只有28.57%的高校配有实习教材。有71.43%的学生认为教育见习的课时不足,有60.31%的学生没有听说过“微格教学”这门课。在音乐教育实践课程中,“教育实习”环节基本能够满足师学生的需求,而“微格教学”和“教育见习”两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显示薄弱。

三、教材选用方面

教材是教学系统化开展的工具,教材的选择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导向与社会需求。如今的音乐教育课堂已不拘泥于完全依靠某一本教材传授知识,教师经常参考多本教材,结合自己及他人的教学经验,开发校本教材。从调查结果中发现,有50.6%的教师使用多本教材作为参考。“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是音乐教育学必修课程,选取尹爱青编著的《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作为其参考教材的比例最高,为85.71%,这是否有本土化因素影响还不可知。《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和《中学教育实习行动策略》的使用率皆为14.29%,《音乐学科教育学》的使用率为28.57%,《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的使用率为42.86,《音乐教育与教学法》第二版的使用率为28.57%。此外《音乐教学论》(陈玉丹)、《新版音乐教学论》(吴跃跃)、《音乐教育学导论》([奥]沃尔夫冈•马斯物纲克著;余丹红,张礼引译)等也是在高校“音乐教育学”教师中使用率较高的教材或教参。由上可见,吉林省高校音乐教育学教材的选定还是存在活力不足的问题。教材的内容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是相对不变的,但是音乐教育学科的发展却是日新月异,教师应有与时俱进的意识,根据学科发展的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文化、社会、时展相适应,以反映音乐教育学科发展的前沿。

四、教学方式方面

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实际的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案例分析”和“音乐活动”是学生最喜爱的教学方式。教学案例能很直观地让学生感受真实的音乐课堂,并从优秀教学案例中学习直接经验;音乐活动是最能体现音乐课堂生动性特点的方式,音乐律动、音乐游戏是如今基础音乐教学课堂中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方式,学生对这样教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师应根据音乐教育内容的不同灵活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五、教学研究方面

音乐教育学论文范文3000字 第11篇

(一)教学管理模式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管理模式的概念主要分为下面三类,第一种是对教学管理的过程、方式以及结构的分类类型,第一种是对教学管理过程和方式的表述,最后一种是在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和结构,本文所阐述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在第三种概念上开展的。教学管理模式具有很多特点,包括理论性、操作性、示范性、整体性、稳定性以及简明性。

(二)教学管理模式的分类

教学管理模式从不同的分析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管理的层次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微观教学模式、中观教学模式和宏观教学模式;从教学管理理论的角度可以分为科学型管理模式、经验型管理模式和行政型管理模式三种。

二、浅析中专音乐教学管理模式

(一)建立教学管理机构

没有专业机构对教学进行保障,就不能很好的落实教育政策,艺术教育的功能也不能很好的实现,通过调查能够看出,我国职业中专艺术教育管理的体制还不够完善,没有专业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建立专业的教学管理机构是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建立科学的、独立的管理机构,能够使职业中专音乐教学的开展更加顺畅、有序,对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更好的实现教学任务。

(二)制订全国性的音乐教学指导纲要

目前我国缺少科学合理的音乐教材和知道纲要,这是导致中专音乐止步不前的一个主要因素,编写统一的中专音乐教材,制定全国性的音乐教学指导纲要,是保证音乐教学工作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建立体系的同时,统一的教材和指导纲要是实现音乐教学的保证,使中专音乐教学能够有章可循,改善目前这种体系混乱的状态。

(三)构建科学统一的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职业中专的音乐教学还处于实验阶段,音乐课在内容上较为零散,缺乏完整的音乐教材。因此在音乐教育内容的选取上,学校应该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开设艺术课程,要重视对音乐教学的管理,规范教学内容。可以依照下面几种体系来设置课程内容:①欣赏音乐;②基础知识教学;③技能教学;④音乐史;⑤开展活动。

(四)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音乐教师的素质决定了艺术教育的质量,是提高艺术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要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具有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和人生观,有正确的审美取向和创新精神;要改进音乐教师的培养方法,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智慧,要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提高音乐教学的管理力度,通过师资流动机制来完成全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结合的管理模式。

(五)改进教学形式与方法

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充分利用、开发本民族的艺术资源,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要改进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克服专业化倾向,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审美的能力;教师要不断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注重音乐的价值和如何通过音乐来提高学生的文化层次,注重音乐家的情感和精神内涵。另外还要解决硬件问题,结合学习艺术教育的需要,大力投入计算机辅助软件,有助于教师快速制作艺术教育课件,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习音乐的效果。

(六)应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音乐教育学论文范文3000字 第12篇

一、打好学生乐学的基础,让学生喜欢音乐专业

师范院校面临的客观真实情况是招收到的学生的素质普遍偏低,尤其是对于选择技术性较强专业的学生,更是因为在为应付升学这一迫切需要的前提下,怀着“临时抱佛脚”的态度,采取突击式的技能提高方式,用“打快拳、强训练”的方法,强化自己选学的专业技能的提高,因此,绝大部分学生们并非是有音乐特长或乐于学习音乐的。那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热爱音乐专业的教育,让学生能够目的明确地对待音乐专业知识的学习。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阐明的道理正是对学生乐于学习与学校效果的正比关系。

二、打好音乐知识的基础,让学生掌握相应的音乐能力

对于在师范院校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讲,其应当涉猎的音乐专业知识是很多的,但由于学制使然学期有限,因此,需要对学生们的最基本的基础性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这样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实际效果,才能确保所输送出的学生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应当让学生们掌握准确的发音方法,这是尤为重要的基础。唱歌是“上帝”赋予每个人的天性,但是把歌唱好则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的。比如说,每个人在唱歌之前,一定要清醒认识到自己的“音域”状况,之后按照自身的实际来选择适当的歌曲或定下演唱的基调,这样才会确保“腔圆”的效果,这是准确认识自我的能力。再比如,要学会掌握“发音”的技巧,这样演唱者和听众才不会感觉到累,演唱才会焕发出吸引他人的无穷魅力,演唱才会取得成功。在这两点的培养上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学生在今后学习中的自信心的树立,因此,在教会学生们应有的知识的前提下,应当帮助和监督学生们认真刻苦的加强修炼。应当让学生们掌握必要的识谱技能,这是尤为关键的基础。

要把学生们学唱歌曲的能力从“在听唱中学”到“用识谱来学”的层次转变,而且不仅要让学生们能够准确识别简谱,还又能够熟练把握五线谱的识谱技能。在这方面的教学中应当讲求“系统、全面和规范”的效能,使学生们能够准确把握所学到的知识,准确应用所学到的技能,并且采取启发式方法,鼓励和激励学生们能够科学整合灌输到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为确保学生们能够培养出优雅的音乐节奏感打下坚实的基础。应当让学生们掌握灵活创作的技巧,这是尤为紧要的基础。唱别人的歌是需要用良好的悟性参透歌曲寓意,这样演唱才能够出神入化,才能够达到演唱者的“二次创作”和原创的“貌合并神合”,这需要有一定的创作能力作积淀。同时,在实际的教学需要中,如果授课的音乐老师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来教会学生们应当掌握的知识,那么这对学生们来说一定是具有深深的吸引力的,教课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从以上两点情况看,在师范学习阶段为学生们锤炼创造技能是紧迫和重要的,是应当在教学中着重加以考虑的重要问题,是提升音乐教学水平的一个可利用的“亮点”。应当让学生们掌握运用指挥的能力,这是尤为必要的基础。将来走向社会的师范院校的学生,绝大部分将从事中、小、幼学校的教学工作,那么他(她)们所面对的工作对象将是一个或几个团体,这就需要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加之面对以中、小、幼学生为授业对象的情况,就需要在课堂的环境中、课中的时限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锻炼,整体演唱歌曲的情况就会是一种常态。这些现实问题的最好解决办法就是需要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要掌握指挥的能力,从而能够将学生们合理组织起来,科学实施教学内容,让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实践的锻炼。

应当让学生们掌握乐器演奏的方法,这是必需的基础。歌曲的演唱以及音乐的传播是离不开乐器的陪伴的,一名音乐老师如果不能掌握一两种乐器的使用技能就不会是一名称职的老师。师范院校应当对音乐专业的学生,在使用乐器能力方面有计划地培养,从西洋乐器到民族乐器要通晓基本乐理,还要掌握一两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以确保能够使学生们在吹拉弹唱上都能够具有相应的造诣。师范院校的学生都可能在走上社会后身为人师,身为人师者就必须有相应的专业造诣,否则就不会适应岗位需要,就会影响到对他们的学生的培养质量。

音乐教育学论文范文3000字 第13篇

一、悦纳音乐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音乐

“悦纳教学”的策略表现在采用“建构式六模块教学法,即:优化情境;自主质疑;指导合作;交流展示;适时引导;悦纳提升。结合该策略,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笔者联系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提出以下两个观点:

(一)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悦纳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

“悦纳教学”追求的是课堂教学的境界,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去学习,自由愉悦地成长,在学习中不断去吸纳,悦纳自我、悦纳他人、悦纳社会。作家秦文君说“:学习应是带领人走向丰富、体面、明朗、幸福的,那是美丽灿烂的进程。”课堂体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是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学生学习知识是必要的,也是后期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学生不能只学习知识,而是要通过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得自身对于外部世界的看法逐步走向成熟。具体到音乐学习来说,就是要通过音乐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让音乐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热爱生活,启迪思维。如,二年级《十二生肖歌》,我通过让学生猜谜语,讲、听十二生肖的传说故事,生肖开火车游戏,学唱、表演歌曲等活动初步了解了我国特有的生肖文化,感受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引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进而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悦纳自己和他人并加以悦纳提升

音乐本身充满着人文的魅力与价值,而这也是驱使学生学习音乐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满足学生对于人文魅力与价值的渴望,只有满足了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用音乐的魅力感染学生,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不断改善,从而更好地学习。其次,我们的音乐教学满足了学生“好动”的渴望,小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好动是他们的特点,对此,我们不应该压抑,而是应该积极调整,主动适应,通过音乐课程的改进,使得课堂活泼、生动,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从而促使他们更好的学习,更好的吸收知识。此外,学生“好胜”的心理需求也不容忽视,要通过对学生的正面评价、表扬、鼓励,满足他们的好胜心,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我在教学二年级音乐《请你唱个歌吧》这一课时,在歌词创编环节,我问学生们,在春天里,除了歌曲中唱到的小杜鹃,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来一起唱歌呢?于是,各种答案出现了,小布谷、小蜜蜂、小黄鹂、小麻雀等。我让大家分别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这时候有的小朋友不能很好的处理好声音,于是我加以引导:“小蜜蜂的嗡嗡声是不是应该小一点呢?”接下来当有些同学的叫声模仿的不准确的时候,就有其他小朋友纠正我们,小黄鹂的滴哩哩应该再清脆一点……在我的引导下,分组演唱、分角色演唱,有的小组表演小黄鹂;有的小组表演小布谷;有的小组表演小蜜蜂……在学生们愉快的模仿声、笑声中,很快地就把歌曲学会了,每一个学生脸上的表情也是极富童趣,可爱至极,甚至平时不怎么开口的同学也开心的唱了起来,每一次模仿演唱都惟妙惟肖。他们唱歌的热情被激发了出来,在合作中悦纳提升,吸纳他人的观点,将学习所得运用到实践中,从而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二、悦纳音乐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一)悦纳学生的个性,同时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从新课程标准中我们不难看出,音乐教学要面向每个学生,考虑整体,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得到音乐的熏陶,从而使他们受益。此外,考虑整体并不意味着忽视学生的个性,我们还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的方法学习,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要将整体与个体相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平台。有些家长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例如培养学生钢琴、电子琴等方面的技能。而对于学生的这些技能,我们要好好把握,比如在表演上、课堂上,可以安排这些学生为大家表演。使得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发挥,既满足了整体学习的欲望,又满足了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当然,对于一些唱歌方面没有天赋的学生,我们不应该放弃,要通过个别、细心的辅导,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悦纳音乐课本以外的相关资源

课本是一个宏观性的内容,具有结构性、整体性等特征,是教学的基础。而对于具体的教学活动来说,在重视课程的同时,也要重视课本以外的相关资源,课本的内容是有限的,但课本以外的资源是无限的。比如,在三年级的西南少数民族歌曲教学中,教材歌曲离学生的生活体验较远,如《金孔雀轻轻跳》(傣族)、《铃铛舞》(苗族)等,学生较难理解。因此,在进行这个单元教学时,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现代化工具寻找一些少数民族的特色风俗,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再如,搜集同民族的其他歌曲加深印象,如《月光下的凤尾竹》《苗岭的早晨》等等。学生都不由得被那种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所陶醉,仿佛看到了活灵活现的孔雀、大象,清澈的河流,好客的少数民族小朋友,还有泼水节等情景,情不自禁地跟唱起来、跳起来。

(三)悦纳多种教学方式方法

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得学生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审美的意识与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不应该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方法、某种特定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灵活、多变,多方式、多方法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鼓励大家追求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起他们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尤其是低年级的儿童,他们都具有爱唱、爱跳、爱玩的天性,唱唱跳跳就是孩子们的一项生活内容,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在教学实践中,适当地采取启发提问法、体态律动法、自由参与法、分组比较法、现场录放法、课件激趣法等方法,使他们在感到有趣味的过程中学到音乐知识,得到审美教育。

(四)悦纳、引导课堂生成

不可否认,音乐本身具有一种自由性,而正是这种自由性使得人们对于音乐能够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具体到我们的音乐课堂来说,对于学生的回答,在正确答案范围内的,我们应该表扬。对于学生大胆、个性的回答,我们更应该鼓励,而不是否定,要通过这些个性、大胆的回答,积极引导学生思维,捕捉这些回答中的闪光点,利用这些回答突破固定答案的限制,从而使得音乐课程充满活力。在教学二年级《请你唱个歌》一课时,在学会歌曲后,我让学生将乐曲中的歌词进行创编,再一起随着音乐唱歌,开一个森林音乐会。同学们开心热情地表演了起来,正当我为学生们的表现高兴时,只听见一位男同学大声“呱呱”的青蛙叫声,扰乱了大家的歌声,十分顽皮,同学们都生气了,纷纷指责他。我看他小青蛙学得还挺像,于是灵机一动,笑着对同学说:“小鸟们,原来我们的森林音乐会把小青蛙都吸引来了,小青蛙的呱呱叫声要是轻一点就可以为我们伴奏啦。你们还请了哪些小动物一起来呢?”同学们一愣,似乎有些不相信,“还有小白兔”,有位胆子大点的同学冒出一句“。说得不错,小白兔的舞姿很美,肯定能为音乐会添彩的!”我马上鼓励道“。还有小鸭子,它的歌声最美!”又有学生接道,“有小树叶,它会伴奏!”……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进来,学生的兴致上来了,有的为我们伴奏,还有的为我们伴舞,结合进原来的乐曲当中。望着兴致勃勃的学生们,我觉得教师千万不能丧失点拨引领的作用,让错误资源的价值发挥得恰到好处,也能把节外生枝变成最佳的教育时机,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因生成而有味,我由衷地感谢那位调皮的男同学。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完善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大胆创新,努力为我们的学生塑造一个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课堂,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悦纳的体验。

音乐教育学论文范文3000字 第14篇

二、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建议

1.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一是教师要有分工。一般城镇中小学设有音乐教师三人左右,这对于只在低年级开设音乐课,且每个教学班每周只有一节音乐课的中小学来说,师资也不算紧张。重要的是现有的音乐教师一定要分工明确、合理负担,这样才有利于中小学的整体音乐教育质量提升。据笔者调查,不少中小学音乐特长班的教学几乎全由老资格的音乐教师承担,而其他几位较年轻的音乐教师则闲置一边,这样一来,不仅他们的音乐才能得不到发挥,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等于是资源浪费。如果让仅有的几位教师联手合作,把试唱、乐理、声乐、钢琴、加试等项目加以分工,这样中小学特长班的成绩肯定会更加辉煌,资格较老的教师压力也会缓解很多。另外,在负责组织学生课外娱乐活动的时候,这几位音乐教师也能各负其职,分工明确,共同完成任务。二是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如乐器、教室等)。对于提高整体音乐教学质量来说,有良好的硬件设施作保障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但由于不少地区经济条件有限,音乐教学设施普遍不足,所以笔者建议在资源利用上多做文章。如不少乡镇学校还没有舞蹈房和排练房,每到有大型文艺活动,学生一般在露天场所排练,如遇刮风下雨天气就无法正常进行。为了解决这种不便,我们可以把学校的闲置房简单布置成舞蹈房和排练房,供学生平时学习或排练时使用。三是合理利用课外活动。调查发现,很多爱好音乐的学生都盼望着过十一、过元旦,这样就可以有文艺晚会之类的音乐活动。这个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深思,如果我们能给学生们多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学生也许对音乐教育的感触会有另一番反应和见解。笔者建议平时可以组织业余的合唱团、舞蹈队之类的团体,以提升整个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氛围。对这一方面,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就做得非常好,他们利用周六下午组织爱好音乐的学生排练合唱、学习乐器,还组建了合唱团、小乐队,经常演出,在江西省中小学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名气。四是适当添置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应尽力改善音乐学科的教学条件,筹备音乐教学用具专项资金,对教室环境、教师用具、音响设备、多媒体等方面逐渐进行补充、配套,使之适应素质教育下的音乐教学。此外,学校还可发动一些有条件的教师和学生提供自己多余的音乐器材,如手风琴、电子琴等常用乐器及教学挂图、教学光盘等教学用具;还可自制一些道具、教学挂图等,以填补音乐课教具的不足。

2.对教学系统的建议一是课程方面的建议。中小学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限制和目前社会、家长双方面的升学压力,在音乐教育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存在着许多不足。对此,建议教育当局一定要转变对音乐课的态度,方能使这一现状得到改观。首先,要把音乐课放在恰当的位置上,做到既不抬高,也不压制。其次,保证每周的音乐课有足够的课时。在课时上努力做到既不能取缔,也不能虚位。最后,让音乐课成为活跃和拓展师生业余文化生活的阵地。二是教师方面的建议。教育当局应当给音乐教师提供进步的时机,如进修、培训、交流等,经过一些专业院校的培养、培训,使之成为业务精、素质高的骨干音乐教师。目前,在新课改的冲击下,全国上下掀起了教师继续教育、学历培训等热潮。在各级各类培训中,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双休日、寒暑假、节假日等课余时间来给音乐教师队伍充电,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另外,如能给音乐教师一定量的工作压力(申报课题、写学术论文),也可使之有一种责任感,容易发挥主人翁的精神。

3.对改变教学观念的建议“蹲下来,同孩子一起看世界。”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老师,要以学习为本,克服对学生音乐学习所带来的各种束缚,要创新学习方式[。一是积极引导,尊重学生天性。教师虽然要时刻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不能完全按照他们的喜好,由着性子发展,但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的学习天性,更不能抹杀他们的个性。这让人想起流行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由徐楠、尚纪元作词,谷建芬作曲,苏红演唱的《我多想唱》,在当时唱出了那个时代中小学生的心声,成为他们挣脱束缚在身上那根无形链条的呐喊。转眼已经过去20多年了,当年正值中小学生时代且备受压抑的少男少女们,如今已经为人母、为人父或为人师了,他们的孩子也多半都处于高中即将毕业或已经迈入大学门槛的青春期,如何处理当年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是再次跳入自己父母当年的思想旧巢里、压抑孩子的个性发展,还是思想解放地任由他们发展,值得我们深思。看来压制打击、回避无视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尊重学生活泼爱唱的天性、积极引导才是最佳的出路和归宿。按我国的传统观念,认为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就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所有目标了,但新课标实施后,我们发现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再只是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发声技能就可以的,新课标更加注重创新,注重个性的发展。这样的课标也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学生学会听懂还应该做一些调研,深入到学生中去,看看他们是否感觉到了音乐课堂的轻松和愉悦,以及唱好了的那种成功的喜悦感,或者听到美妙音乐的那种憧憬和朦胧的幸福感。二是开放办学,实践多练。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给中小学生较多的尝试机会,让学生自身感觉不到老师先入为主,而是尝试自己试一试。所谓开放办学,就是在充分发挥学校师资资源的基础上,邀请社会知名音乐人及本地有一定知名度的演奏家、歌唱家、戏曲家参与学校教学,如开演奏会、演唱会、办讲座等,藉以丰富学校音乐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弥补课堂教学单一化产生的疲软效应。还可邀请兄弟学校的音乐老师来交流学习,并给同学们介绍他们是如何上课、培养学生的,这种新鲜感会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让本校一些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现身说法,谈谈自己是如何利用业余时间达到现有水平的,并通过他们的表演,使具有同样爱好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差距,努力克服困难以达到自己的目标。有了以上眼见为实的成功范例,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平台,老师精心辅导,学生多实践练习,在学校的各种文娱活动舞台上给予展示,同时也走出去,到社区、工厂、企业、部队等单位慰问演出,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给特长学生更多锻炼机会,把音乐课堂无限延伸扩大到社会上……这样,才能让老师赢得学生的尊重,而学生也喜欢上老师和音乐这门课程。

三、结语

音乐教育学论文范文3000字 第15篇

论文摘要:教师继续教育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进行基础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已经走上了尊重教师教学个性发展,强调转变和提升教师教育理念为主的培训之路。本文试图在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强调教师继续教育中教师的“参与性”“体验性”,注重教师个性特征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师继续教育;参与性;创造性;体验性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受20世纪初欧洲兴起的“回归自然”艺术思想影响创立的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它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语言,动作,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奥尔夫音乐教育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灵活化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相互融为一体,每一个教学过程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充满着创造性的活动。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德国传统音乐教育理念影响下借鉴了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他本人曾经说过:“自己所做的一切其实就是一个把古老的精华继续传递下去的火炬传递者。而后继者要想把这个观念继续传递下去的话就注定需要不断地演变。”可见奥尔夫音乐教育是教育理念上的一场革命,他提倡不断演变和提升观念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奥尔夫音乐教育以他独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在全世界教育中风靡。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的特点

(一)教师的“参与性”与“体验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认为,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同时它并不单独存在于音乐本身,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对于音乐学习者来说单纯的用耳朵进行音乐的欣赏是不够的,获得全面、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鼓励教师亲自进行创作、表演、欣赏交流与评价。给教师创造审美体验的机会。同时,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推崇教师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让教师自己体验教学的全过程,以达到学习的主动性和对教学深层次的体验与理解。例如,在引导教师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会借助一些辅助性符号,随着乐器的进行,让教师分声步演奏打击乐器,这样教师不仅体验到音乐的美妙,而且了解了乐曲的节奏、结构和风格。更能体验教学中学习者的感受。

(二)教师的“个性化”与“创造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种强调回归人本,激发人的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在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中注重以教师个性化发展为中心,会根据教师的需求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重视培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始终把教师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培训的首位。让教师通过亲身体验比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创造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又一特点,奥尔夫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更加强调教师教学中的即兴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如果教师继续教育本身缺乏创新意识和体验创新的过程,要想造就创新型教师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我们知道奥尔夫不提倡有固定的教材,教师上课也没有具体的“教参”可参考,教学的一切素材需要教师自己到生活中去寻找。在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中,培训讲师除了为教师展示经典课例外,绝大部分是启发教师的思维,给教师一个思索创造的空间。同时教学中不会对教师作硬性教学模式或是方法的规定,教师在感到没有框架束缚的同时,也会感到压力和拓展教学的自我需求。让教师体验在即兴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创造,来培养和发展教师的创造力。

中国人几千年来中庸的、内敛的人物性格,使得中国的教育更多的崇尚了一种为师而尊的束缚,在教师继续教育中表现为缺乏对教师个性张扬、创造力、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体验、参与、互动方面有很大不足。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也在不断寻求全新的教师培训理念和方法。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注重教师个性的全面发展,强调教师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注重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强调教师通过体验、合作探究构建知识。这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化的培养如出一辙。因此,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师师资培训,不仅对我国中小学学生音乐学习方法的转变有深远的影响,同时对转变和提升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激发教师积极体验,培养教师创造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运用

(一)借鉴案例教学与案例研讨

教师继续教育应该是一个情感体验和知识学习的过程,但在继续教育中面对教师到底要教什么样的知识,怎么教这些知识,是教师继续教育需要深度思考的重要问题。我们知道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获得方式。有些知识可以通过书本和其他各种信息渠道获得,还有一些知识必须在他人的指导下,在做的过程中获得,而这类知识才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因为它强调的是具体情境中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而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更应强调“意会”知识的获得,不应单纯的停留在理论性知识的传授上,而应强调实践教学经验的获得。我国传统教师继续教育强调从理论层面向教师“灌输”专业知识,造成教师被动接受专业知识、缺乏实践性,我们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师培训理念,尊重教师的情感体验,以案例为载体,在教学的互动中从行为层面,操作层面不知不觉的传递教育思想及方法。同时在培训中我们鼓励所有参培教师都参与到具体课例教学互动中来,再通过教师交流与探究—培训讲师讲解—教师即兴创编等环节,让教师在亲身体验课例中获得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二)借鉴“参与体验式”培训形式

传统教师继续教育是在传统教育理念指导下对教师“灌输”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内容。导致教师们只能在理论层面上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作用及方法,而缺乏深层次的理解,不利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应引导教师在继续教育中通过实际课堂教学互动,亲身体验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及特点。新课程改革提出:音乐教师的任务是启发学生和指导学生参与、探索和体验音乐,只有学生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亲自去探索、领悟音乐的美。我们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中提倡的“全员参与”的形式,把音乐技能、音乐教学方法以及音乐教育理念融合在各种有趣的培训活动中,使整个教学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都是一种充满亲身体验的过程,强调在培训中丰富教师情感体验,从而建立起教师对学生、对学科、对学习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强调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下,激发和培养教师对音乐教学的兴趣。

四、借鉴奥尔夫师资培训模式

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通常采用“做—学—研—练—评教学模式。此模式以课例为载体,通过体验观摩课例、聆听讲师分析课例、参培教师交流课例、现场创编课例延伸、分析评价课例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教师在参与体验中掌握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方式与方法。在培训过程中既不是以培训讲师为中心,也不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既发挥培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教师的认知、体验主体作用。具体操作如下:

(一)“做”

培训讲师现场带领参培教师进行课例体验,让参培教师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教”与“学”。

(二)“学”

教师对演示的示范课例针对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方式,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课例分析,使教师了解和掌握完整有效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三)“研”

通过观摩、和聆听老师的分析。根据个人的理解参培教师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

(四)“练”

在体验、理解课例的基础上参培教师对教学各别环节根据个人的理解进行即兴教学延伸。

(五)“评”

针对参培教师即兴教学延伸,进行现场点评。及时发现参培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作及时指导。

音乐教育学论文范文3000字 第16篇

关键词:高中音乐;欣赏;实践

高中是一个紧张的学习阶段,学生面对着高考的压力,无论是上课时间还是下课时间都在绷紧自己的神经,音乐既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又可以提高文化修养。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到欣赏中,劳逸结合,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高中的音乐教材会编入很多优秀的、艺术性较高的民族音乐,能够积极地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情感熏陶,但是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兴趣,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从音乐方面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由于高中课程比较紧张,学生不会有太多的时间接触艺术歌曲或歌剧,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上根据音乐的表现形式把音乐的内容和背景故事表达出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思想、内容、感情。比如,在欣赏《长江之歌》时,有很多学生可能没有亲眼看见过长江,高中生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教师可以准备关于长江的照片或短片,让学生欣赏过后,再欣赏音乐,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喜欢欣赏、学会欣赏对高中音乐的课堂效率是极其重要的。

高中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是互动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位于主体地位,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主动听、主动欣赏,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教师可以在指导时提出有关音乐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音乐,学会主动地听,听对音乐的欣赏是重要的。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发挥想象力,想象音乐的情境,这样的欣赏会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音乐的欣赏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只有多听优秀的音乐,才能够使学生学会欣赏、学会感受。著名的《沂蒙山小调》,不是听一遍就可以了解它的魅力,学生可以多聆听,了解作品的节奏、旋律、音色的变化,这样才可以做到对音乐的最佳欣赏。

欣赏音乐是高中音乐极其重要的环节,学生在高考的压力下,在音乐课堂上缓解压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主动地参与到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了解、感受音乐。

参考文献:

杨碧颖。浅谈高中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青春岁月, 20xx(16)。

李芳。高中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研究。考试周刊,20xx(65)。

音乐教育学论文范文3000字 第17篇

幼儿英语教材沉闷、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流行的幼儿英语教材主要包括儿歌、短对话;授课形式一般分为唱歌、跟读、提问等,形式单一。教材章节内容平均,缺乏渐进式的训练,每一种练习都不够,而音乐教学则可以激发幼儿原始的兴趣,通过重复、针对性的训练提高某项能力。

针对英语的音乐教学教材缺乏

音乐教学在英语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语言的学习的关键在于听、说以及模仿,所以音乐教学在英语授课中将会起到重要作用。通过音乐训练可以提高幼儿对英语单词反应的敏锐度,使得幼儿逐渐习惯英语语言环境,进而提高英语脱口而出的能力。但是目前还没有系统地针对英语学习的音乐教材和资料以及案例。

幼儿英语学习兴趣不浓

家长和幼儿园在对培养幼儿英语学习兴趣方面的意见能够达成一致,但是多数家长对孩子在英语学习之后能否进行英语简单交流更加看重。这样就会导致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使孩子因为负担过重而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幼儿英语教师培训较少

幼儿园英语教师的学习机会较少,入职前的短期培训,虽然教学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力度较小,在职培训也较少。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但多数英语教师都具有很强的培训愿望。

幼儿教师指导缺乏有效性

幼师在英语教学中运用音乐教学的方法单一,比如唱儿歌、背诵英文诗等。以单项灌输为主,实际上应该将英语教学融入音乐艺术情感方面的培养。通过动手、动脚、动脑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幼师对如何进行英语音乐教学认识不深刻,学习不足,从而导致英语音乐教学不伦不类,无法有效开展。

2幼儿英语音乐教学的应用改进

在充分了解幼儿心理、语言学能力和性格的基础上,将音乐教育理念应用在幼儿英语教学中。首先,应设立量化教育目标,正确选择教学材料,并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来为幼儿学习英语创造良好的环境。音乐教学不是简单地教英文歌曲,而是通过手脚协调律动,乐器、表演、舞蹈等多种形式体会英语语言的使用语境,从而提高幼儿对英语语言的敏感度,这是一个复杂而又须要形成相应的体系。

编写音乐英语教学材料

须出版新的音乐教学教材,进而才能普及音乐英语教学的新方式。这项工作需要大量专门从事音乐、心理、幼师等专业的人才进行合作。同时授课需要较多的工具、道具,投入也较高,所以目前音乐英语教学方式多在国际幼儿园出现,尚未普及。因此,相关教育部门须要加大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投入。

确立正确的幼儿英语教育目标

利用音乐教学引发孩子的注意,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沉浸在学习英语的意向、爱好和兴趣之中,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和表现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将游戏和舞蹈作为音乐教学的补充

采用合适的歌曲、舞蹈和游戏的形式进行幼儿英语语言的学习,激发孩子主动参与意识并积极地投入。语言是交流和表露的一种载体,因此语言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幼儿英语与音乐整合教育主要是结合音乐、语言在节奏方面的训练,如运用声音的大小和快慢,朗朗上口的英语童谣和儿歌,让孩子或朗诵或歌唱,并加上身体动作,稳定的拍律,准确的节奏得到训练。

采用合适的教具和方法

利用乐器、房间的空间、计划表进行幼儿英语教学。以节奏为纽带,并可采用拍掌、跺脚、拍腿等人体打击形式,或采用适合儿童的小型打击乐器进行乐器伴奏,像双响筒、沙锤、三角铁、木鱼、串铃等,将话剧、音乐、舞蹈、美术等各领域联系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语言艺术教学手段。

加强教师职业培训

要对英语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尤其是音乐教学培训,模仿幼儿英语语言训练的过程。增加英语专业知识的培训、与英语相关的科学知识、英语教学方法的培训、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培训。值得注意的是,音乐英语幼儿教学并不是十分完善的,幼儿教学与音乐教学还处于磨合期,须要不断尝试,需要专门的机构进行大量的实验进行对比,从而找到适合东方语系幼儿学习英语的方法。与此同时,对于幼儿英语教师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表演、教育能力的培训也刻不容缓。随着80后、90后成为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投入的更多,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至关重要,所以对于音乐英语教学这一比较新颖的形式,社会也比较关注。

3结论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音乐教育学论文范文3000字(必备17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