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幼儿园教资范文大全(汇总4篇)

幼儿园教资范文大全(汇总4篇)

火火范文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幼儿园教资范文大全(汇总4篇)

微信扫码分享

幼儿园教资范文大全 第1篇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渭南市民办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并不乐观,具体原因如下:

(一)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未能与时俱进教育活动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倡导的“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调查中发现,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目中无人”的情形并不少见,究其原因是教师不能准确把握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活动中缺失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忽视幼儿的心理、情感等的需要,是对幼儿的不尊重。

(二)幼儿教师不具备较高水平的专业教学能力幼儿园教师只看重活动的形式和结果,并不太关注活动的本质以及活动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较低的表现有不能准确把握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完全以教材为依据,忽视幼儿的需要,幼儿对活动不感兴趣,内容不切合幼儿生活。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扩充发展,生成新课程内容,调动幼儿活动积极性和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热烈情绪。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内容相互融通、相互映衬,在实际幼儿园活动中,教师展现的综合素质不高,教师在五大领域内容上综合素养典型不符合有关要求,这就直接影响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造成对教学内容的误解,实践活动教育中缺乏灵活生动性等。

(三)幼儿教师缺乏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效果受到家庭、社区、幼教机构三方面教育环境因素的影响,调查发现,民办幼儿园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但缺乏对资源的整合利用,相反造成各种教育活动资源分散,降低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二、促进渭南市民办幼儿园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渭南市民办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通过对民办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分析,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教师教育理念要更新,与时俱进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幼儿园教师在掌握足够的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求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现状,能够应用新教育理念进行活动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教师要树立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应组织适应幼儿发展要求的活动和游戏。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关注幼儿的可持续全面发展,既要有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的培养。幼儿园教师还要敢于创新,应向幼儿提供可探索、有趣且有一定难度的活动。

(二)加强幼儿园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发展幼儿园教师较高水平专业素养,积极开展园本培训,通过教师之间相互帮学,以达共同提高,具体形式可以不拘于自发组织;适当引导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尊重教师的主体性原则,在培训内容上给以灵活,培训方式上适当给予创新,帮助教师学会运用新理念进行活动设计;加强幼儿园之间交流学习,这种形式可以使幼儿园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提高资源利用率;提供专家引领的机会,加强幼儿园与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专家能够帮助引导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育活动实践。

(三)家园合作,提高幼儿园活动资源利用率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个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场所,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家庭中丰富的教育可以通过幼儿园主题活动和家长会提供共享交流素材,还可以参与到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帮助教师重新反思设计各项活动,最终达到改善和提高教育活动的效果。此外,幼儿园教育活动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源,其中蕴含的丰富资源亦可作为幼儿园教师开展活动设计提供更为宽广的平台。

三、总结

幼儿园教资范文大全 第2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幼儿歌曲;弹唱教学策略

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开端,作为教育的启蒙,为我国的义务教育事业打下基础,是儿童学会学习的关键过渡时期。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理论充足,在其指导下,幼儿教师进行相关的教学实践,然而由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与理论脱节,教师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及未能及时创新教学手段等,使得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教学策略的探析来解决,通过教学的改善,提升儿童音乐素养及音乐审美能力。

一、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是学前教育中美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弹唱教学的技能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所必备的教学技能。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质量关乎儿童未来的成长发育,包括音乐素养的提高,情感表达能力的塑造,思维意识的扩展,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其具体作用在于,首先,激发幼儿对音乐世界的好奇以及对音乐课堂的兴趣。在幼儿的发展初期,好奇心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作为正式进行义务教育的准备阶段,学前教育对提高幼儿的全面综合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在进行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时,通过感官调动,多样的教学环节,使得幼儿接触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在音乐的律动中激发其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为未来的美学教育打下一定的基础;其次,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对激发幼儿艺术学习的潜能以及促进其综合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相关的科学研究表明,0-6岁是激发儿童学习潜能及创造力启蒙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最佳阶段,此时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发展方向,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包含了多种艺术要素,如声乐、韵律、形体、审美、赏析能力多种方面,通过弹唱教学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不但能激发幼儿关于音乐方面的学习潜能,也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接触相关的文化知识,包括人文素养及道德品质等,了解最基本的基础乐理的概念,促进部分幼儿开始进行弹唱技能的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推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素质教育水平的提升。

二、学前教育专业中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一)教学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学前教育是我国师范院校中较为热门的一大专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校、家长及社会各界都开始关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作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各个高校开始进行相关专业的设置以及扩招,相关培训机构也开始增加关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培训工作。由于本专业的行业门槛不高,专业技术要求较低,使得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人员在没有系统掌握相关专业要领的情况下进行教学,严重影响学前教育的教学水平。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关键内容需要专业且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教师需要掌握完备系统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以及音乐教学的理论知识,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任务,针对不同幼儿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且能够灵活处理各种教学状况,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课堂学习氛围,使得幼儿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然而,目前,部分教师缺乏基本的音乐教学理论知识,且钢琴等教学乐器的使用不够熟练,不能根据教学的内容及教学情况进行即兴发挥,教师的钢琴演奏能力及创作能力较差,使得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水平整体较低,不利于幼儿音乐素养的提升。目前,学前教育的专业机构规模慢慢扩大,数量持续增加,为了满足配置人员的需求,教育机构在进行教师选拔时没有充分考核教师的教学标准,考察时间较短,聘用工作缺乏监督管理,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从业人员并非艺术科班出身,在进行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时,无法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部分教师的乐理知识及专业素养较高,但实践练习经验匮乏,导致教学质量不高;部分教师缺乏必要的音乐理论知识,例如在进行即兴创作与演奏时,教师需要掌握节奏间隔,触发踏板的时间,织体和声的连接以及装饰音的运用,和弦的变换等,由于乐理知识的匮乏,使得其钢琴伴奏谱的音乐编排不当,弹奏效果较差。无论是过于强调理论性而不关注弹唱教学的实践,还是理论掌握不足,进而影响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都是由于弹唱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造成的,这是目前幼儿歌曲弹唱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学生音乐素养及资质存在差异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备受关注,有时,在课堂中,教学的整体效果无法达到原本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完成度不高,和预期判定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差距,这与课堂中的主体——学生本身的音乐素养及资质有直接的关系。幼儿是歌曲弹唱教学中的教学对象及课堂主体,就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的现状来看,绝大部分幼儿没有接触过专业的音乐训练,包括简单的钢琴演奏,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等,对于弹唱教学没有足够的兴趣,音乐启蒙不到位。由于在入园之前对于弹唱了解较浅,音乐的基础知识基本空白,幼儿本身音乐资质的差距增加了幼儿歌曲弹唱教学的难度,幼儿音乐素养的提升,弹唱技巧的掌握也难以在短时间的教学过程中有所成效。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完成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来进行教学任务的设定,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时没有完全考虑到幼儿的音乐素养及音乐资质的水平,教师不能根据幼儿的真实需求及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来进行教学实践,使得部分幼儿的学习兴趣不增反降,产生厌学的情绪,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幼儿在参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之前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弹唱基础技能的训练,无法很好地让幼儿理解弹唱歌曲的音乐内涵及艺术表达,使得幼儿无法整体理解音乐艺术,获得更多的艺术体验,最终致使其音乐素养提升及音乐资质提高受到影响。

(三)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方式单一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国家、政府及教育部门都为其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支持政策,并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及规划,对学前教育相关专业的学生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例如要掌握必备的教学技能、绘本展示、绘画美术、即兴舞蹈、弹唱创作等,其中幼儿歌曲的弹唱能力是评价其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这是由于、音乐训练是幼儿艺术启蒙阶段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到目前为止没有形成较为科学完善、实用性强且安排合理的教学体系,使得弹唱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学目标设定偏离实际情况,任务分解难度较大,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贴合每个幼儿的实际需求,教学模式演变更新较慢,且教学方法的创新度不高,活动组织安排不够丰富,缺乏必要的教学成果的评价体系,在大多数的专业性院校中教学体系并不完善,教学素材不丰富,课程相关的教材难度等级差异较大,不能很好地贴合实际。这使得幼儿歌曲弹唱教学的整体效果优化度降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的成效因此受到影响,传统教学方式重视技术教学的相关内容,教学环节的设计对于幼儿的吸引力不高,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影响整体弹唱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幼儿歌曲的弹唱优化策略

(一)实践引领教学,不断丰富教学理论通过实践导向性的弹唱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从根本上优化幼儿歌曲弹唱教学的水平。用实践来引领教学,意味着教学方案的设计围绕实践这一根本要素展开,将实践活动作为课堂的主要内容,在实践这一教学主线的引领下,进行教学项目的设定以及教学任务的布置。实践导向弹唱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幼儿音乐学习的多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实践引导,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在基础乐理知识的作用下通过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提高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其音乐节奏及韵律的感觉,以及简单的弹奏能力和歌曲的演唱能力,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用心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全身心地参与到完整的教学过程中,并培养幼儿自主学习音乐的能力。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人员来说,其本身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与其教学能力的提高息息相关,在充分掌握教学相关理论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实践,同时利用实践引领教学,在综合作用中不断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老师,要在工作岗位中充分发挥自身对弹唱教学工作的热情,理论知识内容与教学实践充分结合,并通过教学实践来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提供更多的理论方案以及有价值的建议。

(二)重视基础训练,逐步提升学生能力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幼儿歌曲弹唱教学关注的重点应该在学生的音乐素养及资质的提升方面,教师通过弹奏钢琴,即兴创作歌曲,弹唱结合,让幼儿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基本的音乐学习能力。幼儿在充满童趣、快乐愉悦的歌曲中利用自我对歌曲的体会及感悟进行个性化的演绎。在基础音乐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关注幼儿歌唱情绪的表达,歌唱姿势的标准程度,以及歌唱行为及习惯的养成。在教学时,注意幼儿在进行歌唱练习时心理感受的变化。通过基础训练,幼儿能够了解基本的音乐乐理知识,接触基础的钢琴演奏,学会通过呼吸变换、声音的切换来进行幼儿歌曲的演唱,为其今后专业的乐理知识的学习及相关技能的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在进行幼儿歌曲弹唱教学时要重视音乐的基础教学,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的同时使其感受到幼儿歌曲弹唱的快乐,不断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及资质,以及弹唱能力,进而提升其音乐学习的能力。教师也要通过参与专业教学培训,提高自我教学水平,在教学中,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乐曲意境的感悟,演奏姿势的重视,不同指法切换,演奏节拍的掌握和技巧性演奏方式的熟练运用,演奏歌曲时的发声方式,换气间隔等,使幼儿的音乐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课程模式多元,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养成自我学习能力及意识,培育学习积极态度的关键时期,通过学前教育阶段专业教学中相关课程的有效开展,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幼儿歌曲弹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游戏与弹唱教学完美结合,寓教于乐的同时烘托具有趣味感、快乐愉悦的教学氛围,在进行课堂实践的教学时,教师要落实具体的教学任务,通过舞蹈与音乐、织体与韵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弹唱教学,在声乐理论的基础之上,开展以乐理知识为主的音乐游戏及相关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音乐学系的积极性,弹唱教学课程模式的变更要在富有乐趣的音乐学习中进行,在欢快的音乐氛围之中,让幼儿了解乐曲的理论知识、创作思路,以及情绪表达的方式,塑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丰富幼儿的音乐理论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延伸教学的方式来推动幼儿歌曲弹唱教学方式的优化,例如在进行《雪绒花》这首经典幼儿曲目的教学时,可以在有一定的教学氛围的情况下,让幼儿了解雪绒花的原曲《Edelweiss》的相关知识,并通过教师的演奏从韵律、节奏、歌词等方面对幼儿进行互动性的提问,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辨析及判断发现两首幼儿曲目中的不同点,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进一步促进幼儿音乐赏析能力的提高,从根本上提升幼儿歌曲弹唱教学的整体水平。

幼儿园教资范文大全 第3篇

[关键词]学前双语教育师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5 — 0144 — 02

近年来双语教学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目前已广泛地引入幼儿园教学,成为幼儿园启蒙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幼儿园“要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 〔1〕尽管有许多人反对幼儿园开展双语教学,学术界争论非常热烈,但是,“越来越多的父母要求幼儿园进行双语教学,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设英语课,很多幼儿园已经把双语教学纳入到该园的课程体系,建成该园的特色。” 〔2〕目前,幼儿园双语课程实施遭遇的瓶颈就是师资问题,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等因素影响着幼儿双语教学的成败和质量。

一、C市学前双语教育师资现状

为进一步了解C市学前双语教育师资现状,笔者抽取了C市3所双语幼儿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试图了寻找提高幼儿园双语教师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一)教师来源多元化

目前幼儿园双语教师来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一部分教师是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英语专业毕业生或获得国家英语四级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他们通过学前教育理论与技能培训后担任双语教师;有一部分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由于幼儿园开设双语教学的需要,因而转为双语教师;还有个别幼儿园聘请外籍教师担任双语教师。

(二)培训形式多样化

目前,C市幼儿园双语教师多数人不是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方向)毕业生,而是上岗前参加一些相关的培训后成为幼儿园双语教师。培训形式有幼儿园开展的英语口语培训和学前教育理论集中培训、教师到英语培训机构提高班学习等。但是这种短期培训效果并不明显,仍然有许多教师对双语教学的目的意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影响了幼儿园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教师双语教学素质良莠不齐

调查中发现英语专业的教师双语素质比非英语专业教师的英语素质强,具有良好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素质。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则存在着英语输入数量不足,自身英语水平不高而不能与幼儿良性互动的问题;英语专业的教师则又缺乏学前教育理论与幼儿教育教学技能,如绘画、手工、舞蹈、弹奏技能等,他们也感到工作吃力,压力较大。

调查结果表明,幼儿双语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学学科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还要具备良好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仅要掌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理论与方法,还要掌握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正是幼儿双语教师的素质要素及结构特征,导致了幼儿双语教师的稀缺,同时也为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实践基地的建设对策

为解决长三角地区对双语型幼儿教师的需求,自2009年起我校与丹麦VIA大学学院(VIA University College)共同举办学前教育专业国际课程实验班合作项目,2012年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我校与丹麦VIA大学学院合作举办学前教育本科教育项目。经过4年的合作办学,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已形成较为鲜明的双语人才培养特色,并构建出一种易行有效的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策略。

(一)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意义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因此,一名优秀的幼儿园双语教师必须要能够将自己掌握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幼儿教育技能技巧转化为实践性知识与教育智慧。这就需要学前教育师资培养院校必须提供数量足够的、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性知识与教育智慧生成的实习基地。因此,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既是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凸显我校双语型幼儿教师培养特色的重要保证。

(二)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类型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国内唯一一所中丹合作办学的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我们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双语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根据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需要,选择了常州市哈佛摇篮国际幼儿园、常州市吉的堡双语智优幼儿园和常州市武进区锦绣国际双语幼儿园作为我校学前双语教育师资校外实践基地。并将其分为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合作紧密型校外实践基地和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普通型校外实践基地。

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合作紧密型校外实践基地是指我校选择在常州市办学实力强的武进区锦绣国际双语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这所幼儿园是武进区教育局确定的一体化国际教育试点学校成员之一,有加拿大的浸入式美语教学特色课程,幼儿园设有美语村和外籍英语教师。我们在合作紧密型校外实践基地主要开展专业课程的实践活动和横向课题研究。如组织中外合作办学班级学生到幼儿园教育见习,在《幼儿园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摩外教教学活动。同时,我校还与幼儿园合作开展了两项研究课题。

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普通型校外实践基地是我校选择常州市哈佛摇篮国际幼儿园与常州市吉的堡双语智优幼儿园作为校外实践基地。主要是委派我校专任教师指导学生在幼儿园开展教育实习活动,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毕业实习的场所,让学生了解常州地区双语特色幼儿园的教育状况,提升学生双语教育能力。对于幼儿园来说,也可以在教育实习期间更好地考察学生,并优先录用学生。同时,我校专任教师在两个月的教育实习指导过程中也为基地幼儿园提供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服务。

(三)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原则

为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基地对于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作用,我校在与基地幼儿园合作过程中本着以下几方面原则:

1.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原则

学前教育专业以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为依托,充分利用实践基地的条件来提高学生的双语教学理论素养、双语教学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则可以在我校实习学生中优先选择综合素质好的优秀毕业生,同时还可以利用高校的科研与师资资源来开展科学研究与幼儿教师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培训等。两者可以优势互补,共同受益。

2.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

学前教育专业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关系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坚持基地幼儿园课题研究与人才培养一体化互动发展模式,坚持以课题研究为重要纽带。通过合作研究课题,汇聚形成课题研究和双语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团队,开创多元教育主体共同参与,多渠道、多形式相互促进的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新格局,使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教育事业共同发展与进步。

(四)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内容及措施

构建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是解决目前幼儿园双语师资瓶颈问题和探索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有效途径的重要内容。

1.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内容

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要以幼儿教师教育专业化思想为指导,以培养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双语型幼儿教师为宗旨,通过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内涵建设,推动学校双语型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发挥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由预备幼儿教师发展到合格幼儿教师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对学前教育理论的系统体验和实践感受,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形成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实践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教育见习与实习中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幼儿园双语教学的感性认识,在实践中增强学生双语教学能力。二是促进基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发挥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的培训功能。依托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与丹麦VIA大学学院合作办学的教育资源,针对基地幼儿园在双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对基地幼儿园教师进行双语专业知识、双语教学能力、幼儿园双语教材教法等方面的培训活动。三是开展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的交流活动,发挥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的研究功能。依托校外实践基地和我校中丹合作办学的平台,组织专家、外籍教师及一线幼儿教师形成研究团队,整合研究资源,定期召开双语教学研究活动,实现双向互动,探寻学前教育双语教师成长、成才的规律,为科学构建职前学前双语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职后学前双语人才培训模式提供智力支持,全方位提升我校为地方学前教育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措施

为进一步发挥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的功能,我们注重建章立制,明确校·园合作共同体的权利与义务,保证基地协议的顺利实施。幼儿园教师们恪尽职守,认真指导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确保了实践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双语教学素质。同时,我校教师为基地幼儿园开展了英语教师幼教化和幼儿教师英教化的多种培训活动,提升了基地幼儿园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构建出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养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模式,建立了“校·园合作共同体”,即学校专任教师、丹麦VIA大学学院教师和基地幼儿园教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基于人才培养的共同愿景,共同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学前双语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共同实施教学实训项目,共同指导学生见习与实习活动,融“教、学、研”于一体,达“手、脑、心”并用,幼儿园教师全程参与学前双语教师职前培养全过程,实施双方在教学实践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形成了“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校·园共管”三位一体的校·园共同体模式。实现了学校与幼儿园、学校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及学生的共同成长,构建出以双语教学专长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幼儿教师教育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形成了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双语特色。

〔参 考 文 献〕

幼儿园教资范文大全 第4篇

进入新世纪,日本的幼儿教育改革出现了一些新动向。2001年3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幼儿教育振兴计划》;2004年12月,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了《关于幼儿教育、保育一体化的综合机构》[2]的咨询报告;2005年1月,中央教育审议会又发表了《关于适合环境变化的今后的幼儿教育的应有状态——为了幼儿的最佳利益》[3]的咨询报告。我们主要依据这三份文件的内容,探讨当前日本幼儿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当前日本幼儿教育改革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少子化、核心家庭化、都市化、情报化、国际化等倾向的进一步发展,日本社会出现了人际关系淡薄、过分重视经济利益和效率、成人优先等不良风气。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幼儿成长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首先,随着社区居民之间交往减少本毕业论文由整理提供,社区对幼儿的关心程度也在降低,幼儿对社区没有感情,也很少有机会和其他儿童交往,社区的教育作用有所下降。其次,成人在竞争日益激烈、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中感到生存和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妇女为了争取平等和自由的权利,纷纷走出家门,和男性一样参加工作;父母缺乏教育儿童的知识,对儿童或溺爱,或放任,或管教过严,或虐待倾向日益严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家庭的教育作用也在明显下降。

幼儿教育本身也面临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各种调查表明,日本幼儿普遍存在基本的生活习惯和态度较差,不会与他人交往,缺乏自制力和耐性,规范意识淡薄,运动能力差等问题。此外,小学一年级的儿童也存在注意力不能集中,不听教师讲课,上课时在教室内随便走动等问题。小学教师认为,小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幼儿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社区和家庭教育作用的下降,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幼儿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也要求幼儿教育根据时代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变革。日本幼儿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二、当前日本幼儿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从2001年的《幼儿教育振兴计划》到2005年的《关于适合环境变化的今后的幼儿教育的应有状态——为了幼儿的最佳利益》的幼儿教育改革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扩大幼教机构的教育作用

幼儿园、保育所是日本幼儿教育的主要机构。幼儿园招收3-5岁的幼儿,保育所招收0-5岁的幼儿。幼儿园由文部科学省管辖,保育所由厚生省管辖。日本政府认为,为了促进幼儿教育改革,有必要加强幼教机构的教育作用。

1.为所有适龄儿童提供幼儿教育的机会

幼儿园不应该只面向3~5岁的幼儿,而应该面向所有的适龄儿童。幼儿园和保育所要探讨为所有适龄儿童提供幼儿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特别是对残障儿童的教育。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要注意及时发现残障儿童。

2.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首先要加强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和进修。大学、短期大学及专门学校的幼儿教育专业,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而且要重视他们的就业体验,重视学生在幼儿园的实习。幼教机构的用人制度、待遇和进修制度也需完善,要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应通过不断进修,提高能力和水平。教师不仅要教育包括残障儿童在内的所有幼儿,而且要为家长提供咨询服务,为家庭和社区养育儿童提供帮助。此外,还应建立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人员交流和共同进修制度。针对当前女教师占教师总数90%的状况,要鼓励幼教机构使用男教师。其次要促进教师获得高级别的资格证。日本现行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有两种:一级资格证和二级资格证。幼教机构要鼓励教师获得一级资格证,同时为获得二级资格证的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使他们尽早获得一级资格证。

(二)提高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能力

1.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要提高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能力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幼儿园教资范文大全(汇总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