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 > 一篇完整的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必备6篇)

一篇完整的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必备6篇)

火火范文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一篇完整的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必备6篇)

微信扫码分享

一篇完整的小学数学教案范文 第1篇

教学内容:

认识角的名称、大小,会折角、画角。(课本第56 -58页)

学习目标:

1、 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叫的过程。

2、 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

3、 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重、难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2、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 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和往常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一起来举行一场有意义的比赛,有信心吗?比赛的题目是:《角的认识》。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小黑板出示),有信心完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第一次先学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第56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课件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56页的例1,认真看图、看文字。

1、先看第一部分,用2根小棒拼成的这四种图形都是( )?

2、观察例题2:观察角,你发现角是由( )条边和( )个顶点组成的。

3、说一说,所有的角的大小都是一样的吗?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4、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没有关系?

5、用一张纸,你能折出多少种角?你能指出他们的顶点和边吗?

6、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那些物品上有角?

第二次先学

1、 打开课本第58页例3,看图、看文字,想一想,怎样画角?

2、 画角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3、 你能画出一个角吗?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果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1)课件出示检测题(2)58页第一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黑板上的学生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补充。

2、讨论(议一议): (1)、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你是怎样判断的?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课件出示)

一篇完整的小学数学教案范文 第2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51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感悟位值思想。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感悟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具准备:

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用珠子和数位表上一节数学课。

2.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在操作中感受位值思想

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看来小圆片在数位表中所在的位置太重要了,我们把圆片挪来挪去就表示大小不同的三个数,分别是2、11和20。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后汇报:用3个圆片可以摆出5个数。分别是3、12、21和30。你知道怎样摆能表示最小的数吗?怎样摆能表示最大的数?]

4.若4个小圆片呢?(学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5.在操作中学生体会有序思考

教师提问,学生摆后回答

(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一篇完整的小学数学教案范文 第3篇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2及练习一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集体交流,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情境

复习四个方向,请学生介绍学校四个方向的建筑物。

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学校,可以使用校园示意图。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出示第4页彩图。

1.这些小朋友正在绘制示意图,看过他们的情况你能说出绘制校园示意图时要画上哪些内容吗?

2、生绘制校园示意图。

3.小组交流展示。

4.看第4页彩图,说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楚?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6页第2题彩图。

这是小明的房间,你能帮他介绍一下四面的摆设吗?

2.一人说房间的陈设,一人绘制出平面示意图。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

3.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把有关方向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会了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课后请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一张标准的校园示意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校园。

板书设计:

绘制平面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一篇完整的小学数学教案范文 第4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

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

(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

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3、比大小。

(1)十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小结方法。

(2)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进行练习,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集体订正。

一篇完整的小学数学教案范文 第5篇

一、说教材及学情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在这一单元中,然后《分数的意义》十分重要,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定的基础。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编排情况,然后我确立该课如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然后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的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的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然后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然后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

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然后全课以“实践导入,唤醒已知—动手操作,创造分数—媒体演示,揭示产生”三大主线贯穿全课。

三、说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做“说一不二”游戏

(1)2块橡皮泥:1+1=? 错了!一块橡皮泥再加一块橡皮泥等于一块。

(2)5块糖:你猜2+3=?

2+3怎么等于1呢?(5块糖放进一个袋子里,不是一袋糖了吗?)

(3)50+50=?反应太快了!怎么等于“1”呢?这100个苹果不是就是“1”筐苹果吗?

(4)谁也举一个说一不二的例子呢?

通过游戏导入,使学生在出乎意料的答案中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对分数单位“1”在生活中有初步感知,为后面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 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知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把8面小旗,6只熊猫分别看作了一个整体。”从而再一次揭示了一个整体,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由此拓展“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会说“我把一张饼看作一个整体,把4个棋子看作一个整体,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个整体,把全校师生看作一个整体等等,从而深刻体验了一个整体的含义,进而引出单位“1”。最后借助一组练习题,通过对1/2、3/5两个分数意义的理解,逐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进而揭示课题,完成板书。

4、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比如为“1/4”这一分数配图(课件)教师提出要求“大家看这里有一个分数,你能试着给它配几幅图吗?配出一幅的是达标,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优秀。”借助激励性的语言,学生们一定会跃跃欲试,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同的作品。那么同是分数1/4,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作品呢?那是因为学生假设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因此所配出来的图是不一样的。借助为分数配图这一环节,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强化了分数的意义。

(三)媒体演示,揭示产生

其内容就是分数的产生过程,其目的就是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感受数学文化。(课件)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点拨,学生是在一种自主、自动的时间和空间中,通过自己的思考,达到学习目标的。实现了先进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

(四)反馈练习,拓展创新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老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老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五)、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一篇完整的小学数学教案范文 第6篇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的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各小组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导入:

(1)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这是一个三角形,怎样求它的面积?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

(2)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和各是多少厘米。

(3)教师导语: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课进行

(一),推导公式

①启发学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②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③指名学生操作演示。

④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操作:梯形(重叠) 旋转 平移 平形四边形。

(2)观察思考

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a.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b. 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反馈交流,推导公式。

①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②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③字母表示公式。 教师叙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二)深化认识。

(1)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①提问:想一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

②学生回答,教师在展示台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引导操作。

①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能否仿照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②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讨论,教师作适当指导。

(3)信息反馈,扩展思路。

说一说你是怎样割补的?教师展示各种割补方法。

(三)公式应用。

课件出示练习题请学生完成。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相应练习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能详细的说说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吗?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一篇完整的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必备6篇)

微信扫码分享